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 》

中國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 》

中國最早的報紙是西漢時期的“邸報”。“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除此之外還有“朝報”、“雜報”等名稱。它是朝廷用於傳達朝政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文抄。西漢政府繼承了秦朝實行的郡縣制,將全國劃分成若幹個郡,郡下再分若幹個縣。中央政府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聯系,在京都長安設有各郡的“駐京辦事處”,這個辦事處稱作“邸”。 邸設有地方常駐代表,負責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聯絡工作。他們定期把朝廷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給各郡長官審閱。

由於漢代的“邸報”沒有留下實物證據,因此不少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報紙源於唐代。他們的根據在於1907年前後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和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在敦煌發現的兩份“進奏院狀”。(1)這兩份“進奏院狀”都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敦煌沙州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州的。

“進奏院狀”是由進奏院發行的,進奏院是唐代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鎮的聯絡機構。盛唐經安史之亂之後,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日益衰微,形成了各地藩鎮割據的形勢。這些藩鎮的節度使紛紛在都城設立辦事機構,稱為“邸”、“上都後留院”等,代宗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統壹改稱“上都知進奏院”,簡稱“進奏院”。這些進奏院並不受中央政府管轄,而只對地方節度使負責。其職責包括協調節度使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系、辦理需要和朝廷聯系交涉的各項事宜,以及為地方了解、匯編和通報都城的各類政治信息。經由進奏院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的書面報告,即被稱為“進奏院狀”,是最早的官報的雛形。散見於中國唐代諸多古籍中的“狀報”、“報狀”、“上都留後狀”、“留邸狀報”,均指進奏院狀。

這兩份“敦煌進奏院狀”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年代最早的報紙。通過對“進奏院狀”的研究,可以確定唐代的“進奏院狀”是壹種從官文書向正式官報轉化過程中的原始狀態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