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壹983年)的《太平廣記》.據書中所載,當發明 於公元7世紀. 從河、湖、池塘中引水的器具則有序鬥、各種翻車 (龍骨水車,圖2)、筒車、渴烏(虹吸)、鶴飲等.人力翻車,腳路翻車 (采自《農政全書)是在公元186年前後由東漢畢嵐所創制,三國時馬鈞又加以改進.以後又發展了牛轉翻車、水轉翻車和 風力翻車等.水轉筒車是在江河岸邊裝設個水輪, 水輪下部浸在水流中,由水力驅動水輪回轉.水輪圓 周上配置的若幹個竹筒依次將水帶到上部,流人接水槽.唐劉禹錫(772壹842年)所著“機汲,壹文,所述提 水工具就是這種水轉筒車.在王禎(農書》L載有水轉 筒車圖,還有驢轉筒車和高轉筒車‘圖3).
渴烏也是 由畢嵐創制.在明王微著(新制諸器圖說)上,載有“虹吸”和“鶴飲”圖及圖說. 收獲、脫粒和清選器具在公元前5500壹前4900 年的文化遺址中,曾有鋸齒刃石鐮出上.到公元前 2800壹前1900年,又出現了蚌刀和沒有鋸齒的石鐮. 到商周時期有了銅鐮,但應用不廣.鐵鑲開始出現於 戰國時期,到西漢時已廣泛應用.以後又發展了許多 不同類型的收割器具.在王禎《農書》_上,就載有錢、 艾、璐鐮、推鐮、荃麥器等;還有收獲薯類用的鑊(鎬), 收獲棉桿用的鉤鐮,割草、砍柴用的鍥等. 脫粒、清選用的器具有連枷、石攀磷、扇車等.連枷 發明於春秋時期.在王禎《農書》上,
有用礙礴碾場脫 粒的記載.扇車亦稱風車或蹌扇,發明於西漢時期. 農產品加工器具最早的谷物加工器具是石磨盤 圖3高轉筒車 (采自《農政全書” 和碾棒.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曾有石磨盤出土, 說明早在農業誕生以前,人類就用這種器具加工采集 到的谷物.在公元前5500壹前4900年的遺址中出土 的石磨盤和服棒,就已相當工整.另壹種谷物加工器 具是柞臼.在約公元前5000年的遺址中有石柞出土,
自遠古至清代中葉在中國農業生產中使 用的器具.在古籍中稱農器或田器.除古籍中所載 外,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許多古農具,包括在有文字記 載以前各個時期的器具. 各地出土的大量古農具表明,早在公元前6000壹 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初期,伴隨著原始農業的誕 生,就出現了簡單、粗糙的石制農具以及蚌器、陶器等. 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年,鐵制農具已廣泛應用.到 公元10壹14世紀的宋、元時代,已擁有開荒、耕整地、 播種、中耕、收獲脫粒、加工、蠶桑、舟車等適應不同地 區要求的各種農具300余種.有許多農具的發明創造 和應用都早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耕整地農具有未招、鋒、鋒、鏡(鍬)、鎮、鉻、極、 犁、耙、秒、粉、糖、蓋、礙、碑、刮板等品種.在公元前 5500壹前3300年的文化遺址中,曾有石鏟、骨鏟、骨粕 等起土翻土工具出土;公元前2900壹前2800年的文 化遺址中,有用雙齒木未挖土的印痕.這種間歇動作 的來粕以後逐步為連續動作的人力犁所代替.殷代以 後又逐步為畜力犁所代替.到春秋時期,畜力犁已被 廣泛應用.戰國初期有了鐵制犁樺,戰國末年又出現 了犁壁.公元9世紀時唐代陸龜蒙所著(來招經),
記 述了壹個結構相當完備的畜力犁(見樺式犁). 播種栽植器具包括條播用的樓,穴播用的靛種 器,播後壓實土壤用的撻和碑車,拔、插水稻秧苗用的 秧馬等.樓又稱樓車或按犁,是世界上最早的條播機.
在王禎著(農書)上,還載有將種子與過篩細糞或蠶沙鈕說拌合後壹同播下的糞按,這是最早的施肥播種機. 種器(圖l)也見於王禎(農書), 圖l孤種器 (采自王禎《農書》) 明在公元14世紀初已經有了這種 穴播工具.關於秧馬的記載,最早 見於蘇軾在公元1094年寫的《秧馬 歌). 中耕除草器具包括早地用人 力除草松土工具錢、鏟、鏡、褥、搏、鋤;早地中耕用畜力按鋤;水田用 的人力中耕除草工具耘爪、耘蕩等. 在龍山文化遺址中就出現了石鋤,到戰國時期有了鐵鋤.關於樓鋤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