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文,原名王偉模,1898年出生於安徽省嶽西縣。1905年入塾讀書。1917年轉入粹新小學。發起組織以“團結同學,砥礪學業”為宗旨的“樂群會”,經常與進步同學縱談國事。同年秋,邀集“樂群會”同學反對學校當局擅自增收學費被開除學籍。同年初冬,考入安慶安徽省立六邑中學。
在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不斷從《新青年》《每周評論》等書刊中吸收新的營養,從而樹立改革社會的誌向。並提出“收回民權,發揚民權,推倒軍閥”的主張,決心為此奮鬥到底。1919年“五四”運動,作為六邑中學的學生代表,出席在安慶法政專門學校召開的安慶各校學生代表會議。5月10日,和周新民、方樂舟組織安慶各校學生罷課,舉行3000多名學生參加的示威遊行。5月18日,被選為安慶學生聯合會委員。不久,被選為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後又與安慶商會組成“安慶各界抵制日貨委員會”,同時成立“仇貨檢查所”和“救亡十人團”,帶頭焚毀日貨。
1919年6月,和蔡曉舟創辦《黎明周刊》、《安慶學生》、《洪流》和《安徽學生會周刊》,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同年8月,先後創辦工讀夜校、工商夜校和義務小學,向工人、店員及城市貧民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思想。
1920年與余大化、楊兆成在安慶第壹師範學生宿舍裏辦起秘密圖書室,搜集和購買革命書刊,組織青年閱讀和討論。
1921年4月與舒傳賢、許繼慎、彭幹臣等發起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參加在安慶菱湖公園召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籌備大會。同年安慶“六二”學潮後,帶領六邑中學學生參加反對安徽軍閥削減教育經費的請願鬥爭,在安慶菱湖公園內建造紀念“六二”慘案死難學生的“血衣亭”,題寫“醒皖第壹聲”的橫匾。同年秋,領導並參加反對安徽軍閥操縱第三屆議會的選舉鬥爭。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後,以省學聯名義,聯絡工商各界組成安慶各界“二七”慘案後援會,出版“二七”慘案特刊,並參與廢督裁軍運動。3月,代表省學聯到蕪湖督促蕪湖學聯改選,並和薛卓漢等壹起組織蕪湖各校學生,參加黃包車工人的遊行示威,撕毀皖南鎮守使馬聯甲關於“戒嚴期間,不準集會”的布告。又召開大會,宣傳勞工神聖,反對苛捐雜稅。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國***產黨,成為中***安徽省黨組織最早的領導者之壹。同年10月,動員安慶各界舉行聲討大會,反對曹錕賄選,搗毀吹捧曹錕的《社刊》報社,砸毀“豬仔議員”何雯、張伯衍的家具,並將何、張拖出痛打。事後遭到通緝,潛往上海。
1924年春,到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組織安徽學生駐滬辦事處,繼續進行反對曹錕賄選的鬥爭。同時,變賣結婚的金戒指和制服,恢復並主編《黎明周刊》,開辦平民夜校。同年冬,從上海回到安慶,同蔡曉舟等壹起恢復安徽省學生聯合會,組織中國青年救國會,並主持起草章程草案。同年12月,以個人身份加入第壹次國***合作的中國國民黨。
1925年6月赴日留學,和童長榮、王樹聲等壹起,組織中***東京特別支部,並擔任特支常委。同時聯絡國民黨左派人士成立國民黨東京支部,並聯合大阪、橫濱、京都、名古屋、神戶和長崎各支部,組成國民黨駐日總支部,擔任總支常委。1926年1月,被選為代表赴廣州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夏,繼任國民黨駐東京總支書記,對戴季陶到東京謀取日本帝國主義支持蔣介石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抵制。
1927年2月奉調回國先在上海中***中央組織部工作,同時擔任國民黨上海市特別市黨部組織部長。不久又擔任上海總工會青年部長,負責訓練全國各地派來的工會青年幹部。並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秘密潛往武漢。參與組織成立中***安徽省臨時委員會,任委員兼組織工作。同年8月,中***安徽省臨委遷回安徽蕪湖,設立執行委員會和常委會,在省委內負責組織工作。參與領導恢復各地黨的組織,發動和組織農民武裝鬥爭。9月趕回安慶,建立中***懷寧中心縣委,領導安慶、桐城、廬江、潛山、太湖、宿松、望江等地的革命活動,兼任中心縣委書記。為了發展土地革命,以建立農村農會政權,“堅決有系統地、有計劃地、盡可能地準備領導農民暴動”,於11月回到家鄉潛山縣衙前、響腸壹帶(今屬嶽西縣),同王效亭壹起開展農民運動。秘密組織“農民協會”或“窮人自救會”。同時,還領導成立“湯池圖書館”,作為黨員活動中心。
1927年11月,中***安徽省臨委暫時解散。次年3月,中央決定恢復安徽省臨委。主編省委機關報《血花》。經常深入農村進行調查,堅持白色恐怖下的秘密鬥爭。並與尹寬的“左”傾盲動錯誤和排除異己、武斷專橫的工作作風進行堅決的鬥爭。尹寬誣蔑其為“潛山代表”,“深山改造”、“右傾機會主義者”,將他排擠出省臨委,甚至要求中央撤銷其省臨委委員職務,調離安徽。但他以革命大局為重,深入革命形勢緩慢的廬江、桐城壹帶農村,開展農民運動,建立農民協會。
1929年3月,調任中***中央巡視員,到桐城、廬江壹帶巡視工作。成立中***桐成臨時縣委,同年6月改選為中***桐城縣委。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向中央寫了《桐城縣臨時縣委工作情況》報告,以大量生動的事實,介紹了桐城、廬江壹帶的社會經濟狀況和農民運動發展的經驗教訓。
1929年7月下旬,到六安、霍山交界的豪豬嶺,出席並指導六安縣(包括霍山)第三次黨的代表大會,為六安、霍山總暴動做好組織和思想準備。1929年9月,被調往上海黨中央幹部訓練班工作,整理出版《社會運動辭典》壹書。1930年7月,黨中央派他到江西蘇區工作,因國民黨軍隊沿途警戒森嚴,幾經轉折未能到達,最後返回上海。
1930年9月,被派往蕪湖視察工作。同年11月在蕪湖召開中心縣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央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總結安徽工作的經驗教訓,部署新的戰鬥任務。會後,不顧環境惡劣,氣候寒冷,帶病堅持到各地傳達貫徹會議精神。
1931年2月15日,中***安徽省委正式成立,任省委書記兼宣傳委員。在全省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鬥爭,積極發展積聚革命力量,鞏固擴大皖西革命根據地。
1931年4月6日,由於叛徒告密,在蕪湖柳春園樓上主持省委工作會議時,不幸被捕。
4月19日被押送安慶飲馬塘監獄。受到敵人各種酷刑拷打,威武不屈,視死如歸,嚴斥叛徒,勉勵難友堅持鬥爭。臨刑前,揮筆寫下前人“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的遺詩,表現了壹個革命者在死刑面前的坦蕩胸懷。
1931年5月31日慷慨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