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太像刺兒菜,圖片裏的花應該是黃色的,而刺兒菜的花壹般是紫色或白色的。
刺兒菜作為壹種“菜”,必然逃不脫被食用的命運,但是“刺兒”在前,到底能不能食用,如何食用?又成了問題。而這些疑雲在揭示了它的本質後便可得到答案。
刺兒菜,是它的學名,然而它的別稱“小薊草”似乎聽起來更正規些,另外它還在不同地區被叫做“槍刀菜”、“刺狗牙”或是“小惡雞婆”。作為菊目菊科薊屬下的壹種多年生草本,它在營養學上可是備受推崇的優質野菜。這種野菜不僅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其藥用價值也不能忽略。
不過由於它對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又是壹種野生草,很容易泛濫成災,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壹定的影響,因此是環保人員很頭疼的物種。那麽,刺兒菜究竟有著什麽樣的來頭?又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它和人類所***處的這段時光裏,又有哪些故事發生呢?
刺兒菜的來源及發展
刺兒菜真正的衍化年代已經是地質歷史時期中的千百萬年前的事情了,第壹棵刺兒菜或許已經成為了化石,又或許連成為化石的機會都沒有,就湮滅在了滄海桑田中。而最早有記錄的刺兒菜則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姓名。這是司馬遷的鴻篇巨制《史記》中為後世之人留下的可以考證的蛛絲馬跡。
然而在記錄了那麽多信息的通史古籍中,無論是篇幅還是重要程度,司馬遷都不能也不會壹株野草而立別傳,因此這個“蛛絲馬跡”雖然成為刺兒菜起源的有跡可循,卻仍有不少爭議的聲音。
《史記》中記述公元前壹千零六十六年,武王伐紂以後,封召公於“燕”,便是現在的北京壹帶。而又賜名燕國的京城為“薊”,單講這個“薊”字。
根據我國造字的習慣,上面的草字頭意味著它和植物有著極大的關系,也就是說“薊”在此時已經是薊草了。薊草為刺兒菜的別稱,我們自然可以得出此時刺兒菜也已經出現在了古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反對的聲音同樣有著自己的理由:從古至今,連十年前的詞義與當下都尚且有著許多出入,在三千年前的“薊”是否指代的就是的別稱小薊草的刺兒菜,或者當時的刺兒菜是否就是現在的刺兒菜都未可知。
但是到了大約成書於漢朝末年的《名醫別錄》裏,以“小薊”為名的刺兒菜算是得到了確實的認證,此時的它不僅在古籍裏有了姓名,甚至連藥用的性味歸經及功能主治壹並也被記載了下來,從此,這個壹直是窮苦人們用來果腹度日而食用的野菜,憑借著被發掘出來的藥性藥效,依托於歷朝歷代的醫書典籍得到了相對連貫的歷史文獻記載。
在這期間,刺兒菜的名稱壹直都有變化,不過經過學者們對傳統醫學歷史的研究,已經將它的發展變化梳理除了壹條清晰的脈絡。在《本草經集註》中,刺兒菜被稱為“貓薊”;而到了《本草圖經》中,它則名為“青刺薊”、“千針草”,並有“生搗根緯汁服,以莊吐血,鯉血,下血。”的用法。
《本草匯言》中也肯定了它是“涼血止血,保新血,去陳血之藥也。”;《救荒本草》中稱刺兒菜為刺薊菜;而到了《綱目拾遺》裏,刺兒菜被記載入冊的名稱第壹次和它的中文學名發生了重疊;之後的壹些地方中草藥誌則是在刺兒菜的名目下記載了些由於地方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俗名,但此時刺兒菜所指代的具體植株已經十分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