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熊貓只分布於中國的川、陜、隴等地,但是中國人這麽多,在古代肯定有人見過他,只是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古代(1869年以前)關於熊貓這種生物的確切文獻紀錄。現在公認的人類第壹次發現大熊貓的紀錄是1869年,由法國傳教士、動植物學家譚衛道在四川省寶興縣探險時,在鄧池溝山野裏發現的壹種奇怪的熊類動物,後來譚衛道將這壹情況匯報給了法國,並將其稱為“黑白熊”。當然,關於古人對於熊貓的目擊紀錄和稱呼,在學術界有很多傳言。古代文獻中有壹些關於似熊和似虎的神獸的描述,例如:執夷、杜洞尕、食鐵獸、白羆、花熊、銀狗、峨曲、猛氏獸甚至是貔貅等等,這些神獸的部分特性,例如像熊、像貓科動物、吃竹子、生活在蜀地、銀白色和花色,與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大熊貓有點類似,壹些專家學者認為,這些神獸其實就是古代人對大熊貓的稱呼,但是這都還是猜測,學術界存在很大爭議,無論哪種稱呼,都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
中國的文明程度,尚不足以從動物學(zoology)的角度來對熊貓進行研究。人類最早開始認知並研究大熊貓始於1869年。 法國博物學家 Pere Armand David 在四川省寶興縣探險時,在Muping地區發現了壹種奇怪的熊類動物,後來Armand David將壹份樣本寄回了法國,並將其稱為“黑白熊”,才使得這種珍貴的動物最早被文明世界所了解。1897年,英國首次得到了大熊貓的樣本。 1900年,大英博物館檢驗了大熊貓的頭骨和四肢骨骸,首次確認這種動物與其他熊類不同,屬於壹個新的物種,並將其命名為“Giant Panda”。這種動物首次有了明確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