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韓和朝鮮是同物不同名的關系。
在《尚書大傳》中記載了箕子被分封在朝鮮,朝鮮的取名自“朝日鮮明”之意。對於箕子朝鮮的位置壹直爭論不斷,有說法是在河北,也有說法是在今日朝鮮半島。而《山海經》中說“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有可能就是指今日朝鮮半島。另外,據說衛滿朝鮮也是以朝鮮為國號的。因此朝鮮是朝鮮半島北部國家的舊稱。
元末明初,中原大地起義橫行,蒙元無力繼續維持在朝鮮半島的控制,因此高麗國從半獨立的附屬國獨立出來,奪取了朝鮮半島北部的蒙元國土。高麗國與蒙元是世代聯姻的姻親關系,因此在元順帝北逃之後仍然供奉蒙元為正統,敵視明朝,甚至多次以遣使朝拜為名派出間諜刺探明朝軍事部署,勾結蒙元遼東地區的丞相哈納出,入侵明朝邊境。後來更是在1388年下令直接出兵進攻明朝邊境。大將李成桂知道明朝與蒙元的實力已經不成比例,同年藍玉出兵大破元軍於捕魚兒海,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逃竄途中被也速叠爾所殺,壹般來講這壹年北元已經滅亡了。李成桂行軍途中率軍返回發動政變,控制了高麗大權,後篡位為王,自稱“權知高麗國事”,就是高麗國臨時國王的意思,上表給朱元璋,請求賜名,並提交了“朝鮮”和“和寧”兩個選項。朱元璋確定了朝鮮作為國名,從此高麗改名朝鮮。
日後的朝鮮人民***和國也是以此為國號。
到了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在日本的控制下,從滿清附屬國獨立出來,改名叫“大韓帝國”。大韓的稱謂來自於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馬韓、弁韓三個部落名字。這三個部落曾經強盛過,殖民過日本,當然後來衰落了,反過來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新羅和百濟兩個日本的附屬王國(還有伽耶等較小的地方性小國,不算在列)。
大韓帝國後來被日本廢除,成為了日本殖民地。二戰後,朝鮮半島獨立。原先流亡到中國、蘇聯的朝鮮人組建的遊擊隊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朝鮮人民***和國。而原先朝鮮半島南部則成了大韓民國。這是兩種不同的身份歸屬,前者取名朝鮮,壹方面是延續了朝鮮半島北部的稱呼,另壹方面也是對大韓帝國、日本殖民地等歷史的顛覆(建立者多是因為不承認日本殖民而流亡的朝鮮族後代,對大韓和日本殖民深惡痛絕);而後者則源自大韓帝國、日本殖民地(建立者多是日殖時代的當權者)。同時,大韓民國也有承繼大韓帝國的獨立的意味。
綜上所述,朝鮮是從中國古籍中來的對朝鮮半島北部國家的稱呼,後來明清時代成為對整個朝鮮半島國家的稱呼。大韓則是從中國古籍中對朝鮮半島南部部落國家的稱呼,後來在日本的慫恿下朝鮮王國更名為大韓,以示與以往的中國臣屬身份區別(歷史上三韓是日本的殖民地附屬國,考慮到此事是日本慫恿,日後更是直接被日本吞並為殖民地,或許與此有關)。
/zd/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