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年間(618-626),閻立本在當時還是秦王(註:李世民曾被封為秦王)的李世民手下擔任秦王府的總管後勤。這段時間,他壹直和閻立德在壹起。武德四年,唐太宗當時擔任“太尉尚書令,雍州州長(牧是意譯就是領導)、左右衛大將軍,剛被任命為天策上將軍,位居三公之上”,於是刻苦學習經書典籍,在藝術和學術上尋找快樂,開辦學官來招待各地的學士。於是宣布:‘以前楚王比申穆更早知道尊重賢士重視道德,梁園接待士人,品比得上德鄒枝。於是寫文章記錄前任的修養,給後來的人當榜樣,無論出身高貴還是卑微,多是贊揚古人。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能夠達到敬仰羨慕。於是加強道德修養,到各處走訪;到偏僻的清幽的地方,大量地招募賢俊的人才。(((既而場苗蓋寡,空留皎皎之姿;喬木徒遷,終愧嚶嚶之友。所異過人正訓,匡其闕如。))){這句就給妳意譯吧,直譯很麻煩。}於是村子裏沒什麽人,只剩下田野上的秧苗;有才華的人徒勞地離開家鄉,到底有愧於朋友。他們比別人優秀的方面是正統道德,大都很難覺察出來。坐在齊的大庭兩側,吃飯都感覺有愧於燕的飯館。大行臺司勛郎中是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是房玄齡能夠心誌寧靜,軍諮祭酒是蘇世長,天策府記室是薛收,文學方面有禇亮、姚察,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李守素,秦王記室虞世南,參軍蔡允恭、顏相時,著作郎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典簽蘇勖等。{{{{或背淮而致千裏,或通趙以欣三見。鹹能垂裾邸第,委質藩維,或弘禮度而成典則,暢詞學而銘風雅,優遊幕府,是用嘉焉。}}}}這幾句主要意思是說,他們能夠擔當重任,使國家得到治理。 等到薛收死後,征召東禹州的錄事參軍劉孝孫進學館,尋求變更得正直。閻立本圖形貌,都把名字題到上面,仍然能夠得到文學禇亮為他的畫像的贊賞。集中到壹起,稱作十八學士。並且給與珍美得膳食,分成三次,直接住在閣裏面。只要國家軍事安頓下來,參謁回來休息,(唐太宗)就引見他(閻立本)。討論陵墓和典禮,商討以前的事,考察其中的得與失,優勢半夜才睡,又起來繼續討論,禮數很厚重。於是天下都歸順,有才能的人甘願為他效力,能夠進入學館的很是被仰慕,稱作登上瀛洲雲。貞觀十七年,又被詔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皇上親自贊賞他。(貞觀十七年下詔說:”從古自今的皇帝和國王,褒獎歌頌品德,都將名字刻在鼎上面,又畫圖像。是用甘露壹樣的良辰輔佐,麟閣寫滿贊頌;武將立功,建造雲臺來紀念功績。趙國公司徒無忌,已故揚州都督司空河間元王孝恭,已故司空蔡國公如晦,已故司空相州都督鄭國文貞公徵,司徒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謝申國公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敬德,特進衛國公靖,特進宋國公瑀,已故輔國大將軍楊州都督褒國忠壯公誌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故尚書左仆射忠國公通,已故陜東道大行臺尚書右仆射鄖節公開山,已故荊州都督譙國公紹,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已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已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已故盧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積,已故徐州都督胡莊公秦叔寶等,有的擁有國家棟梁的才華,謀略長遠,準備充分,經驗學識深厚;有的能夠精通古籍,道德高尚,能避免犯罪發生,並忠於國家;有的高舉忠義的旗幟,在外國府邸做人質,壹直忠於朝廷,不被誘惑;有的接受命令管理國家,吸納賢士方面,再次有了重視他們的氣氛,君主的策略得到宣揚,~~~~)}}}這裏壹大堆都是歌功頌德的,大致了解下就行了{{{{ 當時國家剛安定下來,外國使節來朝貢,下詔讓閻立本畫外國的圖畫。又鄂杜間有老虎傷人的隱患,太宗帶領上前驍勇的將士去平定。虢王元鳳,是太宗的弟弟,能夠把三十均重的弓壓彎,壹箭就能射死人,召喚閻立本給他畫像,來表彰他的英勇。《國史》說:“太宗和侍臣在春苑遊玩,池中有奇特的飛鳥,隨著波浪流動。太宗玩得很得很高興,召喚侍歌頌詠唱,立即召喚閻立本為他畫像。閣樓內傳喚畫師閻立本,閻立本當時已經是主爵郎中,到處不停奔波,在池塘邊彎著腰,揮舞著畫筆和顏料,眼睛看著坐著的賓客,心裏很慚愧。回來後對兒子說:‘我小時候喜歡讀書作詞,現在只有畫畫被人知道,彎腰這樣的職務,這是最大的羞辱。妳應該引以為戒,不要學習(畫畫)這門手藝。’”然而性情所喜歡,到底無法舍棄。到了擔任右相得時候,和左相姜恪整理事務。姜恪曾經歷過抵禦外敵的功勛,閻立本
只是擅長畫畫,當時人稱他千字文,有傳言:“左相應該威震邊疆,右相擅長畫畫。”話的意思是說他不是當宰相的材料。鹹亨元年,再改任中書令。第四年逝世,謚為“文貞”僧琮說“閻立本拜鄭為師,奇怪的地方很多,畫像變化多端,是國家變化的寫照”(竇蒙說:“學的東西來自內心,意境在畫功外面,和老師張鄭沒有關系。”)裴說:立本的老師張鄭,壹代比壹代厲害。人物衣冠、車馬臺閣,都畫得很微妙。從古到今,原因是他們善於構思。只有閻、楊、陸,能畫到這樣;張氏父子,稍微排在後面。”(彥遠說:“二閻、楊、陸,畫雖然很美,張氏父子,畫卻是最好的。裴說:‘張排在閻立本後)李嗣真說:“博陵大安難兄難弟,自從左陸、謝雲死後,北朝子華去世,畫像微妙,成為中興。到了各國來朝貢,奉獻上塗山的玉帛;蠻夷歸順朝貢,緊接著井然有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末,備得人情。二閻同樣式在上面的。”(田舍屏風十二扇,位置經略,冠絕古今。元和十三年,彥遠大父相國鎮太原,詔取之。《西域圖》,王知慎亦榻之。《永徽朝臣圖》、《昭陵列像圖》傳於代)彥遠論曰:“前史稱魏明帝起淩雲閣,敕韋誕題榜。工人錯把公告榜釘上,用籠盛滿食物釣上,開地二十五丈。到後來,老的時候,才華退去,於是告誡子孫不要學這麽技藝。謝安曾經談到這件事,子敬嚴肅回答他:“仲將是魏的大臣,怎麽會有這樣的事!如果像他說的,能夠知道魏的福德不長了’(就是說魏快滅亡了)。彥遠曾把子敬的這句話當作有遠見的話。閻立本雖然擅長繪畫的技術,當時已經擔任到星郎了,況且太宗皇帝對待侍從和臣子都很有禮貌,怎麽會簡單地稱呼閻立本魏畫師、和官籍不相關的?在出名後,才能無法擔當輔佐的責任,以閻立本的才能學識,也沒有什麽可以爭議的。淺薄的習俗,看不起手藝人還嫉妒他們的才能,就是這樣的。怎會重用賢才?”李世民當上皇帝後,閻立本曾經擔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的官職。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將作大匠上戶軍替代他的兄長閻立德為工部尚書,後來擔任司平太常伯。總章元年(668),和姜恪分別升任左相、右相。(根據《新唐書》本紀第三〈高宗〉上記載 :“甲戌年,姜恪擔任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擔任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