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相邦和丞相有什麽區別

相邦和丞相有什麽區別

相邦和丞相的區別:地位不同、存續時間不同、職責不同。

1、地位不同

相邦的地位比丞相高,在先秦時期,丞相是相邦的副手。

2、存續時間不同

相邦作為官名的存續時間比丞相短,在西漢初年,因為避諱劉邦之名,相邦改為相國。

3、職責不同

相邦是助王治理國政的高官,既要綜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過而進行賞罰,掌握了不小的權力。但他們的地位並不穩固,只要不稱職或是觸犯了君主,隨時可以被免除職務。

丞相負責管理軍事大計或其他要務,並輔佐皇上處理國家大事。逢有機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同在禦前商議,避免專斷。壹般政務,則由丞相決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詢,丞相有時可封駁詔書,表示對皇帝命令持保留態度。

相邦的由來

據《史記》所記,戰國初年最先設置相的是三晉等國。而後,其它各國亦先後置相。相邦之名唯見於銅器銘文,如趙的壹些銅矛、銅劍上刻有相邦建信君“和”相邦春平侯的銘記。中山國的銅鈁銘中有中山國相邦赒之名。趙的銅器銘刻中還有“守相”壹名,當是攝相之意。

古籍中僅見相國或相。《戰國策》、《韓非子》及山東臨沂銀雀山所出竹簡本戰國人作品《王兵篇》都提到過相國。《史記》中關於七國相國的記載尤多,如稱張儀為秦惠王相。又說秦昭王時魏冉為相國。但在銅器銘文中,只有相邦儀和相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