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作為壹個幾千年文明從未中斷的古國,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後人了解歷史的途徑並不多。除了口口相傳,他們主要是通過對文物和史籍的考證來認識和研究歷史。但其實我們知道,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這些“勝利者”可以在史書的修訂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史書的修訂中做出壹些自我美化、自我調整等小動作。福建曾經發現過壹份明代宦官的家譜,但其內容與史書記載大相徑庭,證實了清朝確實篡改了明朝的歷史。
清朝的歷史
和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壹樣,清帝上臺後把前朝史書的修訂提上日程,組織史家對明史進行了重新修訂和編纂。
從現有史料來看,清朝修改《明史》已近百年。此外,最高統治者對修改明史表現出強烈的關註和興趣。在修改過程中,他經常審閱和指揮,從大方向到小細節的要求無孔不入,壹絲不茍。
《明史》經過前幾輪的修訂,可能在史家的努力下,盡可能地保留了大部分歷史真相,但經不起清朝幾代最高統治者的刻意引導和篡改。最後,明朝歷史的真實形象在清朝皇帝壹絲不茍、煞費苦心的修改下變得越來越模糊。《明史》修訂後,清朝隨心所欲地銷毀了大量關於明朝的原始史料。
經過長時間多次修改的《明史》,其優點是條理縝密,筆法簡練,錯誤少,其質量與所花時間的長短成正比。然而,正如《劍橋中國史》中評價《明史》最大的遺憾在於蓄意破壞大量原始資料壹樣,這種偏頗的做法也導致了失真的出現。在福建發現的壹份明代宦官家譜的內容,證實了清朝篡改明史的真相。
張家譜
家譜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之壹。福建有壹張家譜,詳細記載了明代宦官的生平,但該家譜記載的內容與《明史》有較大出入。
從《明史》中可以看出,明憲宗後宮美女如雲,但他眼光獨到,迷上了壹個比他大17歲的宮女,對她寵愛有加。這個宮女,也就是萬貴妃,既無情又嫉妒。她為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殺死其他嬪妃,不讓她們為皇室生孩子。它只是盡壹切可能。
但是太監張敏曾經用“變貍貓為太子”的計策救了壹個太子,在皇帝為孩子的問題手足無措的時候告訴了他。萬貴妃非常憤怒和怨恨,張敏因害怕遭到殘酷的報復而吞下黃金自殺。
然而,根據張的家譜,死於公元1485年,比明代記載的自殺晚了十年。而且《同安縣誌》和《金門縣誌》中關於張敏之死的記載與這份家譜完全壹致。張敏雖小,但窺壹斑而見全豹,這是清朝篡改明史的鐵證。
結論:信書不如無書。無論是哪壹部史書,都無法保證其完整的歷史真實性。讀歷史要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