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寧夏社會科學院的概況

寧夏社會科學院的概況

建院以來,本著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積極開展回族伊斯蘭教、西夏歷史文化、寧夏地方歷史文化等基礎學科的研究和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對外學術交流不斷加強,研究領域進壹步拓展。先後創辦了《寧夏社會科學》、《回族研究》、《西夏研究》三個學術理論刊物。從1979年到2015年,全院科研人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84項,自治區社科基金課題152項,出版學術著作490部,發表論文、研究報告等3400余篇,各類報紙刊發理論文章700篇,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古籍文獻資料6類500余冊。新型智庫建設初顯成效,服務黨政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

寧夏社科院逐漸形成了以寧夏重大現實問題研究課題為品牌,以藍皮書為平臺,以重大項目為支撐,以修誌編史和古籍整理為主要抓手,以學術期刊為重要載體的社科研究體系。 現有九大學科,即回族學、西夏學、地方歷史文化、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生態文明、文化學、民族文獻學,形成了具有支撐作用、較強優勢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基礎學科、重點學科和扶持學科,建立了以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幹為主的多層次學科人才梯隊。回族學和西夏學兩個學科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才高地”,在區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 截至2015年,全院***有科研人員和幹部職工122人,其中,科研人員89人,占職工總數的73%,副高職稱以上職稱人員55人,中級及以下職稱人員22人,碩士研究生43人,博士和正在攻讀博士的13人。

寧夏社科院連續12年主持編寫寧夏系列藍皮書,為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撐。湧現出李範文、楊懷中、吳忠禮、韓蔭晟、余振貴、尹旭等“學術泰鬥”,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回族卷》《清真鐸報》和《回族歷史報刊文選》)等大型資料集成的出版,豐富了我國民族史研究寶庫;《新編西夏文字典》成為西夏文字搜集整理、研究考證的又壹部綜合性成果;《寧夏政報1950-1954》的影印出版,為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寧夏建設提供了翔實的第壹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