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註意的是,“名花有主”這個成語並不收錄在的成語詞典中,但收錄在臺灣省的《國語大詞典》中,其解釋是:“名花是古人用來比喻美女的。名花有主。如今,女孩已經有了自己的對象,這不僅僅是壹個比喻。”所以在成語“名花有主”中,“名花有主”的含義已經消失,所謂“輕浮”和“不夠莊重”的情感色彩自然無法用語言表現出來。在它的第二個引申義中,與人的性別無關,成了壹般意義。
根據成語“名花有主”,引申為“名花無主”(見《中國成語詞典》,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版)。但是我們在各種成語詞典裏都找不到“名花無主”。據考證,“名花無主”最早的含義與妓女無關,是指珍貴的花沒有主人,也就是沒有人過問。杜甫《江邊獨尋花》詩:“黃塔前,江水東流,春日懶倦。壹簇桃花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唐代另壹位詩人李群玉在《山後》中寫梅花:“生於幽崖,無主,溪中鳥為伴。行人不熟不慈悲,悲謝山雨。”陸遊甚至有壹句著名的詞“算子”:“橋斷於崗外,孤獨中無主。”暮色降臨了,梅花無可奈何,已經疲憊不堪,還要經受風雨。.....“這些名句寫的是在野外獨自開放的“名花”(桃花、梅花),孤獨而可愛。後人把桃花、梅花抽象為“名花”,概括為“無主名花”。或許這讓愛“花”的人感到了“惜香惜玉”,看到了升值和占有的希望。在後來的舊詩舊小說中,“名花無主”可以指妓女未得賢惠,也可以指年輕女子獨自留在閨房與小姑。張愛玲的《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中記載了高鶚的壹首詩:“春色漸淡,東風飄零,不忍見名花無主。.....“《無主之花》是高鶚的妓女“皮君”寫的。
是從“名花無主”到“名花有主”的現代演變,其意義如開頭所述。有意思的是,人們還從“名花有主”衍生出壹個“名草有主”,意思是男人已經選好了配偶,有了未婚妻;暗示“其他女人不要再追求他了”。比如“劉德華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他有女朋友,更不用說他的女朋友是不是朱麗倩了。不過昨天接受電視臺采訪時,他爽快地承認有時間會陪女朋友。要不要逐步公開他的‘名草有主’?”(揚子晚報2003/1/29)“再問壹遍,她結婚成家了嗎?男同事回答的相當簡單熱情。她還沒有成為大師。如果妳對我撮合妳感興趣,我會馬上停下來,暗示我已經名花有主了。”(北京青年報,2006年5月3日)這個由戲仿產生的新詞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被媒體和讀者普遍接受的時髦詞。
從“花”到“草”,從女性到男性,指的是壹種性質相同、性別相反的事物或現象,是當今人的創造。這是出於社交的需要,目前人們沒有理由拒絕。不僅如此,人們還從“校花”衍生出“校草”。如果說“校花”的意思是“我校公認的最漂亮的女學生(多為大學生)”(現代漢語詞典),那麽“校草”的意思就是:我校公認的最帥的男生。比如“6月19日晚7點,由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江西省首屆‘五大校花、五大校草’評選活動在江西師範大學禮堂舉行。”(江南都市報2004年6月20日)我在拙作《漢語稱謂名詞的性別化趨勢》(讀寫2005年第5期)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漢語稱謂名詞出現了性別化趨勢,其中壹個現象就是過去出現了另壹種性別的詞。這裏所說的“詞”當然包括短語。這種趨勢可以是從男性到女性(如“打工仔”→“打工妹”→“哥們”→“大姐”),也可以是從女性到男性(如“校花→“校草”→“名花有主”→“名草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