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請問現在三國誌的郡縣名稱都指哪些地方?

請問現在三國誌的郡縣名稱都指哪些地方?

請問現在三國誌的郡縣名稱都指哪些地方?城陽縣:治莒縣,即今山東莒縣。三郭毅苑

荊州:轄湖北、湖南、河南、貴州、廣東。漢壽原屬湖南常德劉表統治,襄陽為劉表統治。後來吳魏統治江陵,魏統治襄陽。三郭毅苑

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省南皮東北。轄天津、河北、山東。三郭毅苑

南陽郡:治宛城。三郭毅苑

南郡:治江陵,孫武壹度遷公安。三郭毅苑

滎陽郡:曹魏開始設置,董卓在時尚界並不被稱為滎陽郡,更不用說滎陽府尹了。三郭毅苑

昭君:治邯鄲,在今河北境內。三郭毅苑

臨川郡:孫吳在江西撫州張羽縣設立臨川郡,管轄程楠,即現在的江西省程楠東南。

臨沂:又名韶關,即現在的山海關。三郭毅苑

幽州:轄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位於北京西南。三郭毅苑

新都縣:又名廣川州,杜摯縣位於河北省邢臺市西南部。三郭毅苑

尹姬縣:治定陶(今定陶西北)的三國藝苑

濟南郡:轄東平陵,即山東省章丘西,遷歷城(今濟南)。

泰山縣:治高楓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北部。三郭毅苑

桂陽縣:知賓縣,即今天的湖南省濱州市,轄今湘南、粵北。

常山縣:治真,即今河北正定。

峽口:漢江流入長江的地方,又稱漢口、棉口、祿口。孫武在蛇山上建夏口城。

柴桑:今九江西南,赤壁之戰前孫權駐柴桑,行署仍在吳,僅以柴桑為臨時指揮部。

逍遙津:在安徽合肥東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東,曹魏遷彭城。

膠東郡:有時為國,治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

列文縣:治列文,即現在的河北省列文。施立,西漢初自稱“列文飲酒者”,是列文人,在今河南,與列文縣無關。

益州:轄四川壹小部分、陜南甘肅、湖北西北部和雲貴大部。最初統治雉雞(今廣漢北),柳巖從綿竹(今德陽東北)遷到成都。

宜州郡:治理滇池,宜州郡和宜州是今天雲南晉寧東部的兩個概念。蜀漢改為建寧縣。

涼州:轄寧夏、甘肅及青海、陜西、內蒙古部分地區。曾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曹魏遷古藏(今武威)。

邪國:治開陽,即今山東諸城,諸葛亮為邪人。

梓潼縣:劉備稱帝前,廣漢縣劃為梓潼縣,管轄梓潼,即現在的四川梓潼。

斜谷路:發源於秦嶺太白山的贊美水向南流入漢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這兩個山谷開辟的道路叫褒和斜谷路,斜谷北口在陜西眉縣西南。

清河州:治甘陵,在今山東臨清東。

卓君:轄涿縣,即現在的河北省涿縣。

淮陽縣:轄宛丘,即今河南省淮陽。

淮南州:轄壽春(今安徽壽縣),轄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

漁陽縣:治漁陽,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涪陵郡:統治涪陵(今四川彭水)的是劉備。

郭亮:統治洛陽(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郡(今河北蠡縣),建安末廢。曹魏改博陵郡為博祿郡。

王波:在今天河南省方城縣西南部。

甲寅:在四川廣元西南,蜀漢改為漢壽。

建威縣:轄舞陽(今四川彭山),轄川南壹個,雲南貴州壹個。

街亭:在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

潁川縣:轄河南中部和楊寨(今河南省蔚縣)。

魯軍:陸贄縣(今山東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郡,在今敦煌西部。

魏橋:漢代長安附近有魏橋,中魏橋在今鹹陽東十公裏處,東魏橋在巴水入渭水處,西魏橋在今鹹陽南。

零陵縣:轄湘南桂北,轄全陵,即今湖南零陵。當時的零陵縣在廣西全州。

蜀郡:轄成都,轄區北至松潘,南至宜賓。

永州:東漢末年建立,曹魏掌管今天的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和青海。

鄱陽郡:漢末,孫權設鄱陽郡,轄鄱陽郡,即今江西鄱陽。

譙縣:建安末年,曹操在郭培設立譙縣,管轄譙縣,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喬縣人。

李:在河南浚縣東部,是古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南岸與白馬金相對。

張羽郡:轄南昌(今南昌),原轄大致與江西省相當,後孫吳分幾郡,轄地縮小。三郭毅苑

冀州:轄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轄河北中南部及山東、河南壹小部分地區。

向平:在今天的遼寧省遼陽市。三郭毅苑

襄陽郡:轄襄陽,即今河南襄陽。三郭毅苑

七星關:貴州畢節西南的七星山上,傳著諸葛亮的旗幟。三郭毅苑

九江郡:治壽春。轄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三郭毅苑

下邳:國名(國的性質與郡相同,國家行政長官稱之為鄉)位於江蘇省睢寧西北部,轄蘇北、安徽部分地區。三郭毅苑

尚軍:治地是浮石,在今陜西榆林東南。三郭毅苑

上黨縣:地處壺關,轄山西東南部。三郭毅苑

尚勇縣:漢末建立,治所尚勇,在湖北竹山西南。三郭毅苑

楊珊:今天在河南焦作東,漢獻帝廢為公,就是這個地方。三郭毅苑

廣靈郡:位於今揚州西北,當時屬徐州管轄。三郭毅苑

小沛:沛縣的別稱。三郭毅苑

子午道:從長安東南的淩渡出發,穿過秦嶺到達漢中的通道,南入口在今天的安康。

天水郡:位於薊縣,今甘肅甘谷東南。東漢稱漢陽郡,魏改天水。

五原郡:治所為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呂布為五原人。

五丈原:在陜西岐山南部,斜谷口以西。

太原縣:晉陽,也就是太原市的西南方。

中山:魯努(今河北定縣)是漢朝的郡國。

長阪: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長沙縣:當時是在臨湘,也就是現在的湖南臨湘。三郭毅苑

武林:孫劉破曹操的地方,就是現在湖北洪湖縣東南長江北岸的武林集。三郭毅苑

巴東郡:漢末劉璋為治魚而設,即今四川奉節東。三郭毅苑

巴郡:原巴郡在劉璋統治時期分為巴東、巴西、巴郡三部分,其中巴西統治閬中(今閬中),巴郡統治江州(今重慶)。

左鳳儀:在漢代,荊、左鳳儀、尤扶風被稱為三輔,即首都周邊地區分別由三個地方官員管理。左鳳儀、右扶風都是官名、行政名。魏改鳳儀縣,治臨晉,今陜西大理。三郭毅苑

右扶風:見上壹篇。魏改扶風縣為治,今陜西興平東南。

右北平:治平崗在遼寧淩源西南。公孫瓚曾經領導過這個郡。

龍變:在今天越南河內的東部,天德河北岸,是膠州和膠甸的縣城。

平原:有時叫縣,有時改國,所有的地方都在今天的平原縣西南。三郭毅苑

東平國:無鹽,即今山東東平。三郭毅苑

東郡:轄魯西、豫東北,轄濮陽(今河南濮陽西)。三郭毅苑

東關縣:建立於漢末,位於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部。三郭毅苑

東海郡:譚智(今山東郯城北),陶謙是徐州統治的地方,後遷至彭城。

北地郡:芝罘坪,今寧夏吳忠西南。

北海縣:有時被稱為國家,管轄淩影,現在山東省昌樂縣東南。

魯:這就是現在的河北喜峰口。

戴軍:智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白馬:在今天的河北省滑縣,位於黃河南岸,與北岸的李陽津相對。

白帝城:它位於四川奉節的白蒂山上。是東漢公孫述所建。他認為他是白蒂,所以他給它起了名字。

漢中郡,治南鄭(今陜西漢中東)。

永昌郡:轄雲南大理、哀牢山以西,非魏,即雲南保山東北。

弘農郡:智弘農郡,即古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益陽以西。

遼東郡:治襄平,即今遼陽。

遼西縣:治楊洋樂,即今遼寧義縣以西。

西郡:諸葛亮第壹次北伐,駐紮在甘肅天水西南。

西和縣:漢代的西和縣,轄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和山西西部。知止,也就是今天的汾陽。

揚州:漢揚州包括江蘇江南、安徽淮河以南和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夷陵:在今湖北省宜昌市東南。後吳改西陵,晉改夷陵。

華容:今湖北省潛江市西南。

演金:現在的河南演金,在黃河的南部。從東北到滑縣的渡口也叫。

合浦縣: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會稽縣:治陰三,即今紹興,轄浙江、福建錢塘江以南。武後又增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

膠州:東漢時期,膠州統治番禺,也就是現在的廣州,管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吳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廣州統治番禺,交州統治龍(在今越南河內),交州統治雷州半島和欽州在今越南北部和廣東。

祁縣:治臨淄(今山東臨淄)。

朱雅縣:孫吳氏建立並統治徐聞。在今天的雷州半島以西的徐聞縣,海南島叫朱崖洲。

益州:東漢和魏徵楊進,管轄大部分陜西和壹個內蒙古和壹個河北。

米倉路:從漢中沿漣水谷路、巴江谷道至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縣:漢朝的保安地(今湖北雲夢),管轄河南省壹部分,湖北省壹部分。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今雲夢西南),宰武吳昌(今)。

江州:即重慶嘉陵江北岸。

泗水關:在今天的河南滎陽泗水鎮,也就是虎牢關,壹關二關的名字在《演義》中被誤認為二關。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縣:治林箐,今甘肅鎮遠縣東北。

岐山:在甘肅省禮縣東北部。

陽關:甘肅敦煌西南古玩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關平位於陜西勉縣白馬河和漢水河的交界處,韓曙陽平關位於漢陽關平南部,現在比西北好。

尹平縣:在曹操統治尹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時建立,後被蜀漢占領。鄧艾滅蜀所經過的之路,是指從縣經岷山山脈,經四川平武、江油至成都的道路。

麥城:湖北當陽東南曲水、漳水之間。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縣:轄廣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湖南、廣東部分地區。

赤壁:壹般認為是湖北省溥儀西北部的赤壁山,武漢南部的赤壁山。蘇東坡誤將湖北黃岡赤壁記為赤壁,又名東坡赤壁。

葉: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它是冀州和魏軍的所在地。

吳郡:轄吳郡(今蘇州),轄蘇南、浙北,包括杭州。

廬江縣:舒城,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

廬陵郡:孫策建立,治廬陵(今江西泰和)。

郭培:知縣,在今天的安徽,是壹個不同於沛縣的概念,即小沛。

文山縣:治溫江,在四川毛文羌族自治縣北部。

祿口:即普壹口、普機口,陸水入長江,魯肅、夢露屯兵之地。

隴西縣:治滴道,今甘肅臨洮以南,魏遷,今隴西。

陳倉:在陜西省寶雞市的東部。

陳果:狄鹹改陳郡,轄陳縣,即現在的淮陽。

陳留縣: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的陳留市。

昭陵郡:吳開始建立並統治昭陵,即現在的湖南邵陽。金改少陵郡以避。

青州:轄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壹小部分,轄臨淄。

清溪:吳在建業城東南修渠,從中山城西南經此城區入秦淮河。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在漢中東北。

武昌:原名湖北縣,今湖北孫藝程,孫權改。

武威郡:治古藏,今甘肅武威。

武都縣:治下辨道,在今甘肅省成縣西部。

武陵縣:轄林園(今湖南常德西),轄鄂西南、湘西和黔桂。

玉林縣:步騭山,在今廣西桂平西。它統治著今天廣西的大部分地區。

芒碭山:位於河南省永城市東北部,分為芒碭山和碭山,是《演義》中張飛曾經落草的地方。

昌邑郡:漢陽郡或國虞郡與山陽郡是同壹個概念,轄昌邑,在今山東巨野東南。山陽縣和狄鹹被拋棄的山陽縣不是同壹個概念。

昌黎縣:魏開始建立和管理昌黎(今遼寧義縣)。

金城縣:轄甘肅蘭州西部和青海省壹部分,轄吳韻(甘肅永靖西北)。漢代的金城縣是指蘭州,但不歸金城縣管轄。

都城:江蘇鎮江,孫權209-211從吳遷來的地方。東晉開始改名京口。

兗州:轄魯西南、冀東,轄昌邑。

河內郡:轄河南省西北部,轄懷縣,在河南武都西南。

河東郡:轄山西省西南部,轄蒲阪,關羽是河東人。

河間縣:有時是壹個國家。直列城,今河北省獻縣東南。

河南郡:統治洛陽。東漢時,郡主叫河南尹。

瀘水:雅礱江下遊,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後的河段。

油嘴:又稱油嘴。赤壁之戰後,蘇爾貝駐紮於此。在湖北公安以北,古石油進入長江口。

定襄縣:治內蒙,今西北留連。三郭毅苑

官渡:在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部。三郭毅苑

方陵縣:東漢的方陵縣,魏時改為新城縣,統治著方陵縣,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房縣。三郭毅苑

建業:今日南京。三郭毅苑

建寧郡:原名宜州郡,劉備改之,治郡(今雲南曲靖)。三郭毅苑

建安郡:孫武定時,浙閩分治。治建安,今福建建甌。

始興郡:孫吳分桂陽郡治曲江,曲江在今廣東韶關南部。

石安縣:孫吳被劃為零陵縣,統治著石安,現在在廣西桂林。

棧中:姜維屯兵甘肅舟曲西部,岷縣南部。

三國時期的州縣名稱東漢十三州(三國行政區)

李思隊長部:轄河南(今洛陽東)壹帶,今陜西中部、陜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它被稱為“泗州”。

禹州:治所橋(安徽省亳縣)位於安徽省南部、東部、北部,江蘇省西北角,山東省西南角。

兗州: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轄山東省西南部、河南省東部、江蘇省西北角。

徐州:支索灘(山東省郯城縣西南)位於山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東北角。

青州:今天的魯北和河北的東南角屬於華林管轄。

涼州:支索隴(甘肅省清水縣北)今甘肅省東南部。

贛州:晉陽(太原以西)現在陜西北部,山西大部,內蒙古部分地區。

冀州:治所臯(河北省柏鄉縣北)今河北省西南部。

幽州:治所虞姬(京西南)。轄區現在河北北部,遼寧壹個,吉林壹個。

揚州:管轄溧陽(安徽縣,後遷至壽春)

今江蘇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荊州:漢壽轄區(湖南省常德市以東)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湖南兩省和貴州、廣西、廣東三省接壤。

益州:支索羅(四川省廣漢縣,後遷到綿竹,後遷到成都)地區。

今四川、貴州、雲南大部,陜西南部和湖北、甘肅。

膠州:廣信(廣西梧州市)

三國時期的荊襄九郡現在在哪裏?南陽縣:縣治萬,縣治37。轄宛城(今南陽市臥龍區、宛城區)、幹陽(今南陽市英壯地區)、鄂(今石橋西地區)、洛陽(今南召縣地區)、安中(今臥龍區青華鎮陽關寺地區)、新野(今新野縣)、濟陽(今新野縣高廟地區)。、土陽(今方城縣鎮)、(今桐柏)、阜陽(今桐柏武城)、李(今內鄉)、博山(今淅川縣丹江庫區)、顏(今西峽縣東)、淡水(今西峽縣東)。

南郡:郡治江陵,引郡十八。江陵(今荊州市)、林居(今湖北當陽市)、夷陵(今宜昌市)、華容(今華容縣)、宜城(今宜城市)、郢(今湖北荊州市東北外)、襄陽(今襄陽市)等地。

江夏郡:西陵郡(今武漢市新洲區)為郡治,安陸為西漢所治(今湖北省安陸市北)。三國時期,魏、吳各設江夏郡,魏江夏郡治昌城(今湖北省安陸市西北),烏江夏軍前期治沙(治郡在武漢市江夏區),孫權公安都城湖北後建立武昌郡,改稱江夏郡治武昌郡(今鄂州市)。

零陵縣:縣治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鮮水鎮),轄8縣5縣。

全嶺縣:該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轄零陵區、冷水灘區、東安縣、祁陽縣、祁東縣和雙牌縣北部。

零陵縣:縣轄廣西全州縣鹽水鎮,轄廣西全州、興安、灌陽。

英島縣:該縣轄湖南省寧遠縣大陽洞,轄湖南省寧遠縣石水、九義、柑子園、駟馬橋。陵島縣:該縣轄湖南寧遠縣東部的胡加村,轄寧遠、新田兩縣。西漢元初(前45年),涪陵侯國並入陵島郡;

石安縣:縣轄廣西桂林市,轄廣西桂林、永福、陽朔。

英普縣:該縣位於湖南省道縣東大門,轄道縣土地及雙牌南壹部分。

陶陽縣:縣轄廣西全州縣永綏鎮壹帶,轄廣西全州及資源。

湘鄉縣:縣轄湖南省湘鄉市,轄湘鄉市、雙峰縣。

中安後國:原中武縣(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改名中安後國),位於湖南衡陽縣西毒鎮,現轄衡陽縣;

鬥郭:位於湖南武岡市,轄洞口、遂寧、武岡、城步等縣市;

府國:位於湖南省邵陽縣西部,轄新寧縣和邵陽縣。

昭陽後國:位於湖南省邵東縣,轄邵東縣;

楊洋後郭:位於湖南省邵東縣東部,轄衡陽縣和邵東縣東部。

桂陽縣:縣轄郴縣(今湖南郴州),領十壹個縣,轄湘南、粵北。

武陵縣:縣轄林園(今常德市市區),領林園、漢壽、醴陵、零陵、崇陵、沅陵、晨陽、酉陽、黔靈、闞城、沅南(今桃源縣之地,老城在桃源縣西南70裏)、左堂等12縣(。

長沙縣:縣轄臨湘(今臨湘市)。

襄陽郡:曹操控制部分從南郡,即現在的襄陽市分離出來。

張玲縣:也叫南翔縣。曹操控制壹部分從南陽郡分離出來。

三國時期現在屬於哪裏?(shàn)(207-271),字公嗣,別號阿鬥。也就是蜀漢皇後劉備的長子。三國時期,第二任蜀漢皇帝於223-263年在位。蜀漢被曹魏滅後,劉禪向曹魏投降,被封為幸福公爵。

劉備之子劉禪在劉備死後繼位為蜀國皇帝,在軍事上先後被任命為諸葛亮、蔣琬等人,但表現不多。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無力控制朝政,宦官黃浩開始獨攬大權,蜀國逐漸衰落。魏國攻蜀後,投降,舉家遷往洛陽,在那裏封他為安樂公,幾年後去世。劉禪被劉備立為太子。劉備死於公元223年4月24日。同年五月繼位,改國號為“建興”。劉禪平庸無能。在他統治的早期,主要依靠諸葛亮治理國家事務。他幾次出兵北伐,攻打魏,都被打敗了。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祎輔佐朝廷。他們遵循諸葛亮的既定方針,內部團結,不輕易打仗。壹度,蜀國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局面。蔣琬、費祎之後,姜維上臺,屢戰魏,消耗國力。自從諸葛亮死後,劉禪變得更加昏庸,貪圖享樂,不顧國家大事。宦官黃浩趁機厚此薄彼,大權獨攬,為壹己私利結成小集團,在日本朝政無方。連姜維也自請到棧(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避禍。至此,蜀國的根基已經大為動搖。公元263年,魏分三路攻打,魏走鄧艾的路入蜀,派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去阻止鄧艾。諸葛瞻死於綿竹,魏軍逼近成都。此時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仍駐紮在劍閣,未受任何損傷。後者聽到敵人逼近,驚慌失措,不知所措。連忙召集大臣商議。有人建議已故的領主逃到中南部地區(現在的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但那裏的情況復雜,他能否站穩腳跟還不確定。有人建議將孫武派往東方,但孫武越來越虛弱,難以自保。光祿大夫喬舟為降魏據理力爭,後者居然采納了降魏的建議,把雙手反綁在背後,出城向鄧艾投降。根據鄧艾的命令,他命令所有的蜀軍投降。蜀漢滅亡了。

三國時期的郡縣建制和東漢三國時期的郡縣劃分大致如下:(天下共分十三州,洛陽稱為泗州或李思。三國時期,為了管理方便,重新劃分了部分郡縣,具體描述如下。

所以“州”比“縣”大。至於“八十壹州”、“四十壹州”的意見,可能是《演義》作者混淆了三國時期的州和後世所謂的州,因為後世開始設置“道”、“省”等行政單位,“州府”就成了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市”的行政單位。

《三國演義》還有其他用詞不當的地方。比如東漢時期的州府長官稱之為“州刺史”。黃巾起義後,為便於管理,柳巖建議將其改為“州牧”,他全面掌握了軍政百科全書。書中有些地方稱其為“X州太守”是不對的。)

泗州:分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四郡,轄五十五郡,屬魏。它位於陜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幽州:分、戴、上谷、漁陽、遼西、宣土、、幽北平、燕、遼東十郡壹州壹國。轄69郡,屬魏。大概現在在河北,遼寧,朝鮮。

冀州:分、廣平、陽平、巨鹿、常山、安平、平原、樂陵、博陵、渤海、彰武、河間、清河、趙、鐘山等十三郡二國,轄123郡,屬魏。它位於河北,山西東部,河南黃河以北,遼寧遼河以西。

贛州:分太原、上黨、樂平、西和、雁門、新興等六郡,轄四十四郡,屬魏。關於今天的山西省和陜西省。

青州:分為淇縣、濟南、樂安、北海、城陽、東萊六縣。轄62郡,屬魏。大約在今天,山東省和遼寧省在遼河以東。

兗州:分四縣四國,即董軍、尹姬、楊珊、泰山、冀北、陳留國、任城、東平。轄71郡,屬魏。關於山東省西部邊界和河南省東北部。

豫州:分為潁川、汝南、益陽、陳郡、喬軍、魯郡、郭亮、郭培六郡二國。轄94郡,屬魏。大約在今天的河南省。

徐州:分彭城、下邳、東海、瑯琊、東關、廣陵六郡,轄五十郡,屬魏地。大約在今天,江蘇省,山東省南部邊境,安徽省的所在地,泗縣之地。

永州:分京兆、鳳儀、扶風、北地、新平、隴西、天水、南安、廣衛、安定十縣。轄70郡,屬魏。關於今天的陜西省和甘肅省東部。

涼州:分晉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轄四十四郡,屬魏。大約在今天的甘肅省。

荊州:南陽、南翔、益陽、江夏、襄陽、、忻城、等65郡屬魏;南郡、宜都、建平、五常、蘄春、武陵、天門、長沙、衡陽、湘東、零陵、楊穎、石安、召陵、桂陽、始興等十六縣屬無棣。位於湖南、湖北、廣西北部、貴州東北部、四川東部、廣東連縣,腹地相當大。

宜州:分蜀縣、犍為、江陽、文山、韓佳、朱棣、嶽浚、張克、建寧、興谷、永昌、雲貴、漢中、廣漢、梓潼、巴縣、巴東、涪陵、武都、尹平21縣,轄之。大約在今天的四川、貴州、雲南和陜西漢中盆地。

揚州:淮南、廬江等二郡十四縣屬魏地;丹陽、新都、惠濟、臨海、建安、東陽、吳軍、吳興、張羽、廬陵、鄱陽、廬江、臨川、安城、廬陵南部都是姓氏為146的縣。它位於江蘇省南部、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

膠州:共分15個縣,即膠州、新昌、武平、九鎮、九德、日南、九鎮屬國、南海、蒼梧、何琳、合浦、朱雅、玉林、桂林、高良、高星、合浦北,轄104縣,屬無棣。關於今天的廣西、廣東、越南;後吳分為南海、蒼梧、、合浦、、玉林、桂林、高梁、和合浦北等九縣,並設校尉於廣州。

對於三國時期,各州縣的介紹,以及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