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和三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但是明顯三國的名氣更大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首先三國其實更有紀念意義,並且人們能夠從三國的歷史中得出壹些經驗教訓。再加上三國的文學著作,遠遠要比五代十國的文學著作多得多,所以人們對三國的印象也更為深刻。
第1個原因就是五代十國有壹些事實,其實並不符合傳統的價值觀。要知道三國時期雖然也是屬於亂世,但是有壹些人物的忠孝等品質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比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師等等。但是五代十國的歷史明顯更為混亂壹點,在這段歷史當中有父子相殘、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私人利益選擇出賣國家利益的事情發生,這些史實明顯是不符合現代人價值觀的,所以很多史學家都對這段歷史抱有的是壹種批判的態度。
第2個原因就是文學作品的影響。其實在《三國演義》創作出來之前,就有很多相關的史書古籍記載了三國的壹些故事。就是因為三國的故事非常多,所以在壹些地方戲曲畫本中也廣為流傳。在作者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這些畫本戲劇等內容也為作者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與五代十國的歷史相比,文學作品明顯偏向於記載三國時期的內容。因為資治通鑒等壹大批文人都對五代十國的歷史進行批判,所以很多人都不認可這壹段歷史,也就讓記載五代十國歷史的文學作品數量大大減少。
第3個原因就是五代十國的歷史非常復雜。三國當時也是非常典型的亂世,但是在三國發生的事情的脈絡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便於人們對三國歷史進行解讀。但是五代十國由於存在的國家非常多,很多國家都是唐朝的壹些藩鎮,所以要對這壹段歷史進行解讀的話明顯要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