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立春的來歷和風俗

立春的來歷和風俗

立春的來歷和風俗

 立春的來歷和風俗,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又稱正月節、歲節或者打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不應該只是知道它是立春,還應該多多了解立春的由來,習俗和風俗,壹起來看看吧。

 立春的來歷和風俗1

  立春的由來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生產大國,人們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獲,壹年到頭的收獲關鍵看春天。所以,在民間才會有“壹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時候的立春,既是壹個古老的節氣,也是壹個重大的節日。

 相傳,《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天子要在立春日這壹天,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壹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立春的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壹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喜歡外出遊春,俗稱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2、遊春

 遊春指人們為了迎接立春,自發組成遊行隊伍。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壹群人擡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

  3、鞭春

 現在,城市裏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壹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人們用泥塑壹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據說可以不患癥病樂。立春日,村裏推選壹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壹年的農事開始。

  立春的風俗

 從古至今,民間就壹直流傳著立春節氣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的說法。究其原因,在傳說中是這樣解釋的:

 壹說是立春節氣這天是農戶農忙的時候,壹年的勞動將從今天開始,舉行完立春儀式之後各家各戶就牽著耕牛下地去了,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回娘家也沒人招待,爹娘在地裏忙沒有閑暇伺候,回來也是給爹娘找麻煩,耽誤種地就麻煩了。

 二說是,爹娘怕自家嫁出去的姑娘在立春這天回家借走耕牛去婆家種地,耽誤了自家種地。有句俗話“打春走娘家,踩窮了舅子”就是說嫁出去的`姑娘在打春日回娘家的話,就會把黴運帶給自己娘家。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轉動,現在都這個年代了,種地不再靠自家的壹頭老黃牛,已經全部實現機械化生產了。

 立春的來歷和風俗2

  立春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而且還是壹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今年的立春節氣從2月4日開始,到2月18日結束。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壹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壹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立春的風俗

 1、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壹直保存下來,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2、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每逢立春時節,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贖春卷的小販。

 3、祭祖: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

 4、躲春:立春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壹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

 5、拜太歲:中國有迎太歲的習俗,把太歲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歲就能平安富足。

  立春養生飲食原則

  壹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二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借助這壹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松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三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郁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四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欲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壹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