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妳的情況給妳推薦壹些實用 的土特產,很正宗,歡迎追問
青川黑木耳--青川縣特產,木耳又稱黑木耳,雲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黑木耳由於其具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黑木耳有潤肺和清滌胃腸的作用,它也是紡織工人和礦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被國家定為"黑木耳質標"。
竹蓀:是名貴的食用菌,歷史上列為"宮廷貢品",近代做為國宴名菜,同時也是食療佳品。其營養豐富,據測定幹竹蓀中含蛋白質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總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纖維8.4%,灰分9.3%。其對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還具有特異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蓀烹調的菜、肉多日不變餿。竹蓀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雲南苗族人患癌癥的幾率較低,這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壹同泡水食用可能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羊肚菌的營養相當豐富,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並有“素中之葷”的美稱。人體中的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搭配而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種,其中8羊肚菌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制造的,但在人體營養上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必需氨基酸”。另外,據測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種維生素。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負盛名的食補良品,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羊肚菌有機鍺含量較高,具有強健身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每百克幹樣鉀、磷含量是冬蟲夏草的7倍和4倍,鋅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頭的4倍;鐵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頭的12倍等”(引自徐錦堂,中國藥用真菌學,1997年出版;也見李時珍《本草綱目》等)。
香菇:香菇含豐富的維生素D原,但維生素C甚少,又缺乏維生素A及A原。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大量實踐證明,香菇防治癌癥的範圍廣泛,已用於臨床治療。香菇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減肥等。中國不少古籍中記載香菇“益氣不饑,治風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間用來助痘瘡、麻疹的誘發,治頭痛、頭暈。現代研究證明,香菇多糖可調節人體內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膽蒽誘發腫瘤的能力。香菇對癌細胞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97.5%,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香菇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能誘導產生幹擾素,具有抗病毒能力。
土蜂蜜:
壹,土蜂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調理腸胃,對於肚子脹,不消化,便泌,腹瀉,胃痛,胃酸,胃潰瘍等癥狀都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說蜂蜜是家居生活的必備品,平時常喝可以明顯減少這些病癥的發生,特別是有腸胃病的人,靠吃藥是很難治的,用些偏方可能更有效,很多人就是喝蜂蜜把胃病治好的。特別是中老年人,腸胃功能逐漸下降,常喝蜂蜜水對身體健康就特別有幫助,所以蜂蜜也被譽為老年人的牛奶。
二,由於花的不同,不同品種的蜂蜜也會顯示出它的特色功效,比如山烏桕蜜清熱降火,排毒養顏比較好,琵琶蜜止咳好,野桂花蜜對胃寒好,像這樣的作用,有些品種的蜂蜜比較明顯,有些就不那麽突出了。
三,除了主要作用,土蜂蜜還有很多的輔助作用。有的人很註重養身保健,長期堅持喝土蜂蜜,時間長了就發現原來的某些癥狀就消失了或減輕了,比如潤肺護肝,益氣補血,清脂降壓,保護心血管,提高免役力,改善睡眠等等,這都是 有可能的,這些作用都算是意外的驚喜。
四,美容養顏,減肥瘦身。腸胃不好的人往往氣色暗淡,對容顏造成傷害,土蜂蜜調理腸胃為主,內分泌為輔,對美容養顏是有用的,但是需要堅持,蜂蜜如同中藥,重在調理,不像激素!常喝蜂蜜水,皮膚會變得光滑,細膩,緊致。其實在化妝品中,蜂蜜就是必不可少的原料,蜂蜜對於美容的效果是公認的。
五,自古以來,蜂蜜在中醫上就很受重視,很多處方裏蜂蜜都是不可或缺的壹劑良藥,不得不感慨中醫的博大精深。
“長期喝蜂蜜,不會染疾病”,蜂蜜既有藥用價值又有保健價值,長期食用土蜂蜜是祛病強身的良好選擇,而且蜂蜜是純天然的食品,老少皆宜。不過,土蜂蜜再好,也畢竟不是藥,有的時候比西藥還管用,比如治便秘,有的時候就像中藥那樣不容易看到效果了,所以大家也要正確,理性地看待蜂蜜。
七佛貢茶:七佛貢茶是四川省青川縣的漢族名茶。外形扁平、尖削,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醇和,湯色綠亮,葉底勻整。七佛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國伐紂成功後,苴國侯(苴國,今廣元壹帶,國郡設於今老昭化,稱葭萌關),用當地所產的桑、蠶、丹、漆、茶等上供給周武王,這是迄今為止茶葉作為貢品最早文字記載。尤其武則天當政時期,唯獨七佛貢茶情有獨鐘,曾專置茶官,在七佛建貢茶園,年年上貢,遂有後人傳頌的"女皇未嘗七佛茶,百草不敢先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