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是什麽朝代的人物?
盜跖(zhí)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相傳是當時賢臣柳下惠的弟弟,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因以展為姓。系戰國、春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跖”壹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誣為“盜跖”和“桀跖”。 歷史人物簡歷 概述 約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魯國西北部柳下屯(今曲阜柳莊壹帶)人展雄,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史稱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腳奴隸)起義。起義軍轉戰黃河流域,各諸侯國望風披靡。沈重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起義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這有壹說: 柳下跖,春秋末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鄒城看莊鎮柳下邑人。柳下跖被歷代統治者罵作盜跖,有“誌士不飲盜泉之水”之說,即指他。 還壹說: 兗州城西顏店鎮的故縣村,是壹個歷史相當久遠的村莊。那裏曾立有壹座石碑,上鐫“和聖故裏”四字,和聖即春秋時的著名賢人柳下惠。然則故縣就是歷史上的柳下邑。《莊子》和《呂氏春秋》等所記有很大的寓言成分,未可全信。不過,在春秋末期魯國有盜跖其人是不容懷疑的。而且,在兗州、曲阜、鄒城等地,都還曾有過關於他的古跡。明萬歷版《兗州府誌·古跡》:“顧王城,在府城西南三十裏,城北有墓,曰跖冢”。清康熙版《滋陽縣誌》則記:“柳下惠之弟展雄,孟子所稱盜跖者,在邑西三十裏築城自衛,能周濟鄰裏,號曰顧王,名曰顧王城”。葉主綬《續山東考古錄》:“樊縣故城在滋陽西南二十五裏,俗名顧王城……俗傳盜跖所居”。按上述材料所記之地, 即今黃屯鎮的堌城 村。黃屯曾介紹那裏是西周樊國。據文物部門的調查,其他至今尚存有古城墻基礎,長寬名約500米。古城墻遺址以東有平地,俗傳當年的練兵場;又有土崗,俗稱“ 牤牛堌堆”又稱“點將臺”。此地農民取土,常有箭鏃等物出土,確為春秋戰國甚至更早的文化遺址。說這裏就是盜跖的營地,當非空穴來風。 據史書記載,柳下跖領導的奴隸起義聲勢浩大,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發展到近萬人,史稱柳下跖起義。他追求“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會。孔子勸他效法“聖人之行”,罷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走歸,無復言之!”柳下跖的事跡,《孟子》《史記》《漢書》多次提及,他率領起義軍轉戰黃河流域,懲惡揚善,殺貴族,救奴隸,攻城池,沒收奴隸主的財物,所到之處,“大國守城,小國入保”,各諸侯國望風披靡。活動範圍由泰山以南的魯國,到達了晉國、齊國的局部地區,沈重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 由於奴隸主統治階級的鎮壓,起義失敗,柳下跖也在作戰中犧牲。”起義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荀子》壹書稱頌柳下跖“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可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及這支起義隊伍在社會中的廣泛影響。人們懷念著這位傑出的奴隸起義領袖,銘記著他的豐功偉績,在當今濟寧市內的曲阜、兗州、泗水,乃至山東的章邱、河南的某些地區,仍然流傳著柳下跖的動人故事,據傳,泰山傲徠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東的“大校場”、“小校場”,峰下的“跑馬場”,就是當年柳下跖的練兵場。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當年柳下跖使用和築造的上馬石和川道等遺跡 。 生平介紹 約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魯國西北部柳下屯(今曲阜柳莊壹帶)人展雄,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史稱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腳奴隸)起義。起義軍轉戰黃河流域,各諸侯國望風披靡。沈重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起義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深,是空前的。 《春秋.隱公八年》有:“冬,無骸卒,羽父請謚與族”這引出壹段關於姓氏起源的討論,司空無骸被賜姓展,也就是魯國展姓的始祖,柳下惠,又名展季,是司空無骸的兒子,而盜跖則是和孔子同壹時代的人物,應該是在昭公到哀公之間,和柳下惠相差11代魯國君主。也就是說柳下惠是公元前700多年的人物,而盜跖最多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差壹百多年,所以盜跖最多是柳下惠的後代而不會是他的兄弟。 盜跖據說是盜賊的祖先,但許多史學家說盜跖根本是虛構人物,歷史上根本沒有,只是在《莊子》中提過。盜跖可說是盜賊中的英雄人物,《水滸傳》中梁山泊打的“替天行道”所嚴格貫徹的,就是他那唱響中國盜賊界數千年的宣傳口號——“盜亦有道”。還有就是盜跖把聖人孔子給罵的啞口無言,也算給盜賊長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