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是印刷字體,而楷書是手寫字體。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壹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壹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擴展資料:
宋朝文化興盛,印刷業有了巨大發展,從南宋時期,在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裏就開始出現了類似印刷體的字體,後世稱之為仿宋體。明朝時期,文人追捧宋刻本書籍,於是刻匠們加粗仿宋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卻依舊稱之“宋體”。現代的所謂宋體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型的。
楷書也是壹種官名。《新唐書·百官誌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壹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參考資料:
宋體-百度百科
楷書-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