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詩經是什麽?

詩經是什麽?

中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是壹部現實主義的詩集。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即公元前1100-600年前後的詩歌305首,其中盛詩6首,只有題而無詩,故又稱《詩三百》。四五百年只有民謠(風)、文人作品(雅)、頌神(頌)。按用途和音樂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指各地的民歌,雅多為宮廷音樂,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祭祀宗廟所用的舞曲。《詩經》主要表現為賦、比、興。其中,齊被稱為大司馬;比喻叫比;先說點別的,喚起唱的是什麽。《詩經》的表達分為賦、比、興、風、雅、頌六種含義。《詩經》主要由四個字和雜字組成。

這首詩的內容包括:

風(十五國風:周南、、卞[bè i]、雍Yong、魏、王、鄭、齊、魏、唐、秦、陳、齊[Hu]、曹、易[bīn]。

大部分都是打磨過的民謠。《風》收錄了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以及湖北北部(齊、楚、漢、趙、魏、秦)壹些地方的民歌。叫做《十五國風》,160篇,是《詩經》的核心內容。“風”是指鄉村風和風謠。

優雅(第二種優雅:優雅和高貴)

三種唐代《詩經》手稿(22冊)

“雅”是正式的音樂,即貴族們享受宴會或王公們出席會議時的音樂歌曲。按音樂布局分為《大雅》和《瀟雅》,詩105首,其中《大雅》詩31首,《瀟雅》詩74首。當然,大部分是文人的作品,但《瀟雅》中也有很多詞是類似風和歌謠的,比如黃鳥,各奔東西,谷風,草為什麽不黃等等。

賦(三首:周松、松露、商頌)

頌是壹首祭祀音樂曲,分為31首周松,4首松露,5首商歌,40首* * *。本來是祭祀時歌頌神靈或祖先的音樂歌曲,但松露的四首詩都是歌頌活著的、美麗的魯僖公,商歌中也有阿諛奉承的詩句。

範圍

到了春秋時期,據說流傳下來的詩歌有三千多首。後來孔子把它們不恰當地刪除了,只留下了311首詩(包括南長、柏華、華佗、遊庚、崇秋、遊弋六首笙詩)。後來為方便起見,稱之為《詩三百首》。

在孔子的弟子中,夏紫對詩歌的理解最深,所以他把它傳了下去。

漢初有三位詩人,分別是魯的沈培公、齊的顧生和燕的韓嬰。

齊的詩亡於魏,陸的詩亡於西晉,韓的詩到了唐朝還在,現在只剩下十卷。

至於現在流傳的詩經,是毛公的詩(大毛公:毛恒,小毛公:Scapharca)。在此引用國際友人協會王愛軍的作品集《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