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天mu余脈、山清水秀
杭州,舊稱臨安,五代的吳越國和南宋在此建都。
杭州位於鎮江的北岸,京杭大運河在此與錢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mu山,西南和東南是龍門山和會稽山。它風景如畫,封建統治者很樂意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所以在此建都。以至於宋代詩人林升斥責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有關杭州的_水,田汝成在《西湖遊覽誌》記載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楊孟瑛所述:“杭州地脈,發自天mu,群山飛翥,駐於錢塘。江湖夾挹之間,山停水聚,元氣融結南跨吳山,北兜武林,左帶長江,右臨湖曲,所以全形勢而周脈絡,鐘靈毓秀於其中。”
李思聰在《堪輿雜著》論杭州幹龍說:“杭州幹龍自天mu起,祖遠不能述。從黃山大嶺過峽後,壹枝起南高峰,從石屋過錢糧司嶺,起九曜山,越王山,過慈雲嶺。起禦教場、勝果山、鳳凰山,過萬松嶺,起吳山入城。壹枝起北高峰,從桃園嶺青芝塢斷,起嶽墳後烏石山,從智果山保叔塔入城,來龍沿江而下,皆自剝星巒遮護,隔江諸峰,遠映護龍,直從蕭山至海門。生天弧天角星,從別子門石骨渡江,起臯亭諸山,作下砂兜轉。右界水自嚴州桐廬流入錢塘江;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入官河,惜兩界分流未合,城中諸河塞阻穢濁,脈絡不清。”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不僅風景秀美,還是江浙壹帶有數的_水寶地,難怪南宋小朝廷會在杭州定都,而不是選擇離中原更近的南京。杭州西接天mu山,西南和東南是莫幹山和會稽山,北連杭嘉湖平原,南臨錢塘江,為通江達海的河口三角洲地段,_水格局十分優異。
然而,杭州_水中的“靠山”,即天mu山脈多斷層、易侵蝕,而且土層淺薄,雖為龍脈,但卻時斷時續,根基不深,所以雖有王氣,但難長久。其結果就是杭州只能成為壹方巨鎮,但不可作為京都,南宋小朝廷之所以積貧積弱,也和杭州的_水大有關系。
杭州,舊稱臨安,五代的吳越國和南宋在此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