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究竟女媧補天傳說是否真

究竟女媧補天傳說是否真

傳說,都是基於壹定的事實依據,然後再經過壹代代人的演繹,最終形成壹個故事版本。女媧補天神話的內核可能是華夏先民燒瓦覆蓋房防漏措施,反映的是女媧發明瓦的事跡。

女媧氏時代是陶器發明並被廣泛使用的時代。陶器的發明源於房屋建造中的塗泥技術,首先被用來防止透風,以後又逐漸發現塗泥還具有防火防漏等重要作用,在大量使用葫蘆的伏羲時代後期,先民們把這壹技術應用到葫蘆上,在葫蘆底部塗泥防漏並防止葫蘆被火燒毀,以便燒煮食物,結果泥層被燒結成堅硬如石的陶質,而發明了陶器。進壹步先民還會發現,經過燒制的陶器完全不會漏水。屋頂漏雨時,聰明因此想到用破碎的陶片蓋住屋頂破損處,並由此得到啟發,燒制專門用來覆蓋屋頂的陶片,以徹底解決屋頂漏雨問題,從而發明了瓦。

“瓦”字與“媧”字讀音相同,都是模擬陶器摩擦時發出的“嘎嘎”聲,其實至今在壹些地方稱陶片為“瓦片”,以瓦稱呼陶器,如“瓦罐”、“瓦盆”等。

瓦堅硬如石,不同土質燒制的瓦顏色各有不同,可以稱之為“五色石”;屋頂漏雨是因為屋頂有缺陷,有裂縫,濃雲密布時陰暗如先民居住的簡陋房屋的草頂,先民可能因此認為,天上雨水也是從雲蓋縫隙中漏下。因此,當陰雨連綿,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時,先民會設想像用瓦覆蓋屋頂那樣,煉五色石以補破漏的蒼天。這樣的事業非人力所能及,只有神人才能做到,這個神人自然就是女媧,神話就這樣誕生了。

有壹種可能是,最初的傳說只是女媧燒瓦覆蓋屋頂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這壹故事被壹次又壹次地添枝加葉,漸漸變形,“燒瓦”演變為“煉五色石”,“覆蓋屋”演變為“補天”,最終被層層包裹在神話的華麗外衣之中。如同《淮南子?6?1覽冥訓》中記載那樣,除了補天事跡本身,又增加了補天的原因,以及補天之後的斷鰲、殺黑龍、積蘆灰等系列事跡,造就了女媧氏整理天地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