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糕點制作歷史悠久,技術精湛,歷史書中對糕點有很多記載。2000 多年前的先秦古籍《周禮·天官籩人》就講到「羞籩之實,糗餌粉」。其中糗是炒米粉或炒面,餌為糕餌或餅耳的總稱,這些都是簡單的加工,但已初具糕點的雛形。屈原在《楚辭·招渾》中說到「拒汝蜜餌,有倀皇兮」,其中拒汝和倀皇就是後來的麻花和饊子,《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其成分和制法。唐宋時期,糕點已發展為商品生產,制作技術也有了進壹步提高。據史料記載,當時長安有專業「餅師,和專業作坊,采用烘烤方法,使用「餅鏖」(平底鍋)等工具。宋代在制作技術上已采用油酥分層和飴糖增色等,所以當時蘇東坡有詩寫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明、清以後,我國糕點生產逐漸成熟,發展為豐富的花色品種。
荷花酥
“出淤泥而不染”是人們對荷花高雅潔麗品質的贊譽,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層清晰觀之形美動人,食之酥松香甜,別有風味,是宴席上常用的壹種花式中點,給人以美的享受。杭州荷花酥還在世界大賽中曾獲得銀牌獎。
紅糖糍粑
紅糖糍粑是用紅糖、糯米、黃豆粉制作的,是川渝地區的傳統甜點。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糯米和紅糖。把糯米搗成想要的形狀,油炸好後淋上紅糖糖漿即可食用。而且營養豐富,含有鐵、鈣、胡蘿蔔素等物質。
芝麻糖
芝麻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是中國的傳統民間小吃。湖北孝感的麻糖是最有名的。麻糖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標準的口味。通常它是由糯米、麥芽糖、芝麻、花生味原料,吃起來香甜薄脆深受喜愛。
鳳梨酥
據說,鳳梨酥最早起源於三國時期,當時劉備迎娶孫尚香時就把它作為禮餅,而現在中國臺灣地區的婚禮風俗中,仍舊有把鳳梨酥作為禮餅的傳統。鳳梨酥的酥皮裏面包裹的不只有鳳梨,通常還有冬瓜和果仁
蜿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的傳統小吃,按照風俗是在農歷三月初三食用的。豌豆黃呈淡黃色,吃起來甘甜清涼,入口即化。它的制作方法也比較簡單把豌豆磨碎去皮後用清水漂洗,再煮至酥軟,冷卻凝固後切塊食用
桂花糕
桂花糕是江南地區的著名糕點,據傳和條頭糕、綠豆糕壹樣都有300多年歷史,桂花糕是用糯米粉、糖和桂花蜜為原料制作而成的中國特色傳統小吃,帶著濃郁的桂花香氣十分香甜。歷史悠久,種類多樣
驢打滾
驢打滾,是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壹,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因其最後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粉,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黃土,因此而得名。
麻團
麻團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稱呼,比如麻圓、炸棗煎堆、油堆等等,相傳已經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油炸糯米團外面撒上芝麻,顏色呈金黃色,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加入豆沙餡、花生餡等,吃起來香酥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