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壹定能寫出壹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壹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壹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我們分兩個方面介紹行書的技法特點:
筆法方面:
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如下頁。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系。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壹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如:
壹般情況是凡字的固有筆畫則重些,而兩畫之間的連接相應輕些,但不可截然跳動,否則呆板無神。牽絲形成連的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征之壹,但卻要運用得當。壹味的牽連纏繞,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書書寫中的大忌。壹位書法家講過“連與斷效果不同,連易斷難,故當知斷”。因此將牽絲引帶與點畫呼應分開來講以區別它們的不同功用,這是行書的又壹重要特征。
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壹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如
其中“無”字中間四豎和下邊四點被壹組相連的豎撇橫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簡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這種方式形成了現在的寫法。有時為了行筆的便利,行書字書寫時,甚至可以改變原來的筆畫順序,如:
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壹個與草書***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例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
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的圓轉為主的書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壹定的力度。而行書則隨筆順勢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如:
因此註意到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若壹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壹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壹字之內的提按變化如《集字聖教序》中的:壹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如:
至於壹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布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行書書寫中的妙用。
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
問題二:怎樣練好行書(毛筆字) 怎樣練好行書
練習行書首先要練好楷體字,楷體字小有所成之後才能開始行書的學習。
行書掌握的基本技巧:字要型散而神不散,運筆快慢適當,虛實得體。
怎樣練好書法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壹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壹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壹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壹步先描紅。即從壹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註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壹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壹定的規範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範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采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采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準,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壹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壹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壹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壹字壹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壹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
問題三:如何練好行書? 不多說,練行書有幾點要註意:(是硬筆的?)硬筆:(1)壹定要有楷書的基礎。不能求快,打好楷書基礎,沒有章法的“龍飛鳳舞”是沒有用的。建議買本好字帖(經濟),作者任妳喜歡,建議練田英章的字,他的字功力深,結構好,形式美,可以試試。(2)當楷書練好了,就可以試試練行書了。建議還是買田英章的行書,當然吳玉生的也很好啊,不建議買龐中華和司馬彥的。註意書法要求博采眾長,練田英章的字就算是練硬筆歐體,想練得更好可以多翻翻其余的好帖,最好練壹點毛筆。(3)向書法好的人學習。毛筆:建議找個不錯的培訓班,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還是那句話,先打好楷書基礎,再學行書。
問題四:怎麽才能練好行書?要有什麽基礎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壹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埂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就會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壹致的, 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壹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復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的某些楷書碑字。
楷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在選帖的基礎上,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問題五:怎樣才可以練好字啊?我好想寫壹手漂亮的行書 朋友,我每天寫鋼筆字1個小時,現在已經8個月了,前7個月效果非常不明顯,而到了第8個月進步非常大,原因在於第8個月時我註意到我的執筆姿勢不是標準的,於是我在網上搜尋了好幾天正確的姿勢,最終確定下來以後就用標準姿勢寫字,好多人練字效果不明顯,我想原因就而這吧,希望我的經驗對妳有幫助,對了推薦妳練壹些楷體占80%,行體占20%的字貼來練,這樣就不會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寫出來的字也就比較自然,正統。
問題六:怎麽樣才能短時間內練好行書 走是跑的基礎而跑是走的後繼,要跑的好先得走好。所以練好行書得先學好楷書
問題七:書法怎麽練?最快練好的方法是? 書法練習,壹般以楷書、行書為主。對草、隸、篆等體的學習和創作,不壹定作目標去追求。下面,我講壹個王獻之練習書法的故事。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書法家。父與子之間有這麽壹個小故事。有壹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臨走時在家中的墻壁上題了幾個字。王獻之也受好寫字,他偷偷地把父親題的字擦掉,照原樣題寫上自己的字。王獻之寫好後,仔細端詳了壹番,自以為寫得不錯,能夠以假亂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墻壁上的字,仍舊以為是自己原先題的字,很不滿意,不覺嘆氣說:“我離家時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獻之聽了,內心非常慚愧。從此,他更加認真刻苦地練字也成了壹個與父樣齊名的書法家。
那麽作為現代人如何練好書法呢?
1、學習書法關鍵在於多練,而多練在於多臨帖。但如果學習不當,會流於形式而不見實效。根據自身的多年來實踐,我認為練好書法應學會觀察。人們常說,“字壹半是看會的”,這話頗有道理。
2、如果純粹是從寫好字的角度,可以先練隸書,再練行書。如果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話,就要從楷書學起。隸書雖然法度較隨意,初學也較容易入門,但要學好它是必須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在臨習碑帖時,除了臨習好它的形態和神態之外,在用筆的技巧上還要狠下功夫,要做到中鋒行筆且富於節奏,提按使轉純熟自如,線條質量凝重渾厚,內涵變化豐富。這些都是學習書法的重要要素,也就是基本功。學書者壹旦掌握好以後由寫隸轉入寫楷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寫出的楷書神采更佳,更具有豐腴樸茂、古雅高遠的神韻。
3、盡量多臨帖少摹帖。在摹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主動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每個字體的各個基本筆畫的來龍去脈,以及基本筆畫中提、按、頓、收筆和逆、折、回、轉等書寫要領,這樣實質上阻礙了對書法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思維的發揮,很難真正提高書法水平。臨寫則能較好地彌補摹寫的不足,就我的實踐來看,臨比摹進步快得多。
4、參加書法展覽、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書熱情。在練好軟筆(毛筆)字的基礎上,提高硬筆(鋼筆)字的書寫能力,逐步提高書法創作鑒賞水平,只要努力,壹定會提高書寫水平。
5、先想後寫,有利於思維的集中,養成要動筆先動腦的好習慣。邊寫邊想,對於個別人來說,效果是比較好的。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效果就不怎麽樣了。在動筆前先對著字思考壹會兒,有助於從整體上對字獲得感知。譬如,壹個字的結構、大小怎麽樣,這個字的運筆是怎樣的,在哪兒該頓筆,在哪兒該提筆等。這壹切,在想的過程中會了然於胸,所以到書寫時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特別是有的人在“思”的時候,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桌面上畫,可見,先想後寫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6、正確處理臨帖學習書法,臨帖只是手段,創作才是目的。經過長期臨帖,基本掌握了所學範字的筆法及構造原理,能臨寫出範字的概貌,這僅是為了創作打下了良好基礎,並不意味著壹下就能創作出好作品。即使能對某帖臨寫得惟妙惟肖,也不算真正的創作。因為臨帖就壹般意義而言只是壹個寫字的過程,而書法創作必須運用藝術思維進行深入的創造性的勞動。故從臨帖到創作是壹個非常艱難復雜的過程,在“臨”與“創”之間存在壹個過渡時期。在此期間,善於把握者就能順利駛向創作的彼岸;反之,只能停留在寫字階段,甚至對書法創作產生畏難消極情緒而致學書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從“臨”過渡到“創”應註意什麽呢?筆者認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兩個方面的關系:壹是“入帖”與“出帖”的關系。學書者在認真分析筆畫、結構特點時應把握法帖形、神特色,即理解並熟記字形、筆畫和章法,領會法帖的氣......>>
問題八:怎樣才能練好書法? 要想學習好毛筆字,選正確毛筆、選正確的紙張、運用正確的臨帖方法。這三項是很關鍵的。
要想學習好硬筆字,運用正確的臨帖方法是很關鍵的。
(毛筆字)選正確的毛筆:
毛筆的種類很多,在初次學習時,希望妳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妳以後的學習很重要。
在選擇筆峰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壹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壹種字”。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壹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壹點是字體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有點“殺雞用牛刀了”。
(毛筆字)選正確的紙張:
初學書法益用毛邊紙、元書紙,有壹定成績後再用宣紙。
毛邊紙是江西出產的竹紙,紙質細膩,薄而松軟,呈淡黃色,沒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制古籍。四川產的毛邊紙,分為兩大類:壹類是手工毛邊,質地棉軟,厚實而細膩,顏色為淺黃色,兩面手感壹樣,用嫩竹漿手工造制。吸水適中,書寫手感相當好,廣大書法好愛者很是喜愛,為練習實惠品種。
元書紙是竹紙的壹種。古稱赤亭紙。采用當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筆書寫用紙。主產於富陽市。有謝公紙或謝公箋之稱。特點是,潔白柔韌,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著墨不滲,久藏不蛀、不變色。在古代用於書畫、寫公文、制簿冊等等;新中國建立後,主要用作學生大楷簿,裱裝畫軸等。此外,還可作上等包裝紙。
宣紙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達到水走墨流之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於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適合寫小楷。
(毛筆字硬筆字都適合)正確的臨帖方法:
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絕大多數人和我都認為初學者要以楷書為基礎,但也有人認為應從隸書學起。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壹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復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的某些楷書碑字。
鄲 有些初學者急於練習行書、草書,由於沒有楷書的基本功力,雖然寫得“龍飛鳳舞”,但沒有字型的基本規矩和點劃的基本功力,結果事倍功半,走了彎路。
楷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在選帖的基礎上,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壹步讀帖
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麽?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
問題九:練行書怎麽才能練的好? 20分 您好:
我建議您可以先練毛筆字。建議妳先去買《曹全碑》,《乙瑛碑》和《史晨碑》三大隸書碑譜,每本臨習兩遍後可以先買《顏勤禮碑》和《玄秘塔碑》兩大楷書基本碑帖,大約臨習3至5遍,(具體看臨習效果)之後可以買《膽巴碑》和《孟法師碑》進行精臨,這樣不但可以使毛筆字定型,對鋼筆字也有很大的幫助。再之後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買《魏晉唐小楷集》臨習壹下小楷,之後臨習大字版的《蘭亭序》及其他行書字體。最後臨習草書《書譜》和《埂敘帖》。 可以陶冶性情,對性格有很大好處。
註意:臨習前最好有專業老師指點或是自己讀壹下每本書的前序,這對妳有很大幫助。
如果要練鋼筆最好先從古書《蘭亭序》和二王體行書開始練,之後再專研黃庭堅,米芾,蔡襄以及趙孟\等書法大家的字體,其實毛筆練好了鋼筆就自然好了。樓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