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可以和榴蓮餅壹起吃,兩者沒有食物相克,食物相克並不存在。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謝煒教授指出,通過查詢中醫書籍和文獻,沒有發現可靠的依據說明食物之間相克,反駁的依據倒是較多。
早在1935年,營養學界泰鬥、南京大學教授鄭集就搜集了民間傳說中的184對相克食物,選擇同食機會較多的香蕉與芋頭、花生與黃瓜、蔥與蜜、蟹與_、蟹與石榴、鯽魚與甘草、皮蛋與糖等14組食物,讓動物和人試吃。
結果發現,食後的24小時內,所有被試動物及人的表情、行為、體溫、糞便顏色與次數等都正常。這是首次通過科學試驗來驗證並駁斥“食物相克”導致疾病的說法。2008年,蘭州大學與哈爾濱醫科大學也做了類似試驗,受試者並無明顯不良反應。
中醫理論中的藥物“七情”倒是有相克之說,這是為了提醒藥物配伍時需要加以註意,與食物相克沒有關系。
謝煒認為,其壹可能與食物寒熱溫涼搭配有關,這種說法在中醫古籍上被稱為“食物相反”。比如,螃蟹和柿子都是寒性的,如果正好趕上虛寒體質的人來吃,就可能導致腹瀉。
但這遠沒有“食物相克論”說得那麽嚴重。其二可能是細菌感染,比如霍亂弧菌經常汙染魚蝦蟹等水產品,如果有人吃了不潔的水產品,又吃了另壹種食物,導致疾病,這就可能變成了壹組“相克食物”。
擴展資料
生活中,有壹些所謂的食物相克,其實是個人體質問題。壹是乳糖不耐受。個別人群缺少由小腸細胞分泌的乳糖酶,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
主要表現為飲奶後出現腹部緊張、腸鳴、腹痛、排氣、腹瀉和全身軟弱無力等癥狀。乳糖不耐受的人單獨喝牛奶都會腹瀉,這時候如果碰巧跟別的食物壹起吃,就產生了“食物相克”現象。
二是過敏現象,包括海鮮過敏、花生過敏、雞蛋過敏等。理論上講,只要是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引發不適。
三是腸易激綜合征。這是壹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約為1:2。這種疾病病因尚不明確,情緒因素、飲食、藥物或激素均可促發或加重這種高張力的胃腸道運動。
可以肯定的是,患者無論吃了什麽,都有可能產生腹部不適,並因此懷疑存在食物相克。這提示我們,吃完東西出現不適,短時間內不能自行緩解,應該及時就醫,而不是以訛傳訛。
人民網-食物相克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