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量積累文言實詞,掌握它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意義。
高考大綱規定的文言實詞有120個,這是最根本的,也是出題的來源。大部分實詞都有多義性,在不同的語境裏面有不同的意思,這就給學習增加了難度,例如於字就有很多意思,表被動、在、由於、語氣助詞等。
要掌握經常用的表達。還有古今異義和通假字,也需掌握,掌握最常見的就可以了。
2、分清楚虛詞,掌握它們在句中的詞性和作用和文段中的意義。虛詞常考的有十八個,虛詞考察兩方面,壹為其在文段中的意義,壹為句中的詞性和作用。
有些虛詞是實詞轉化而來的,所以要經常練習,多讀多背,掌握語感。同壹個虛詞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表達意思,如焉,句首表反問,句中表於之,句尾表助詞,當然,也不至於此。
3、了解古漢語的語法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語法是學習文言文的關鍵,主要包括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文言文中的實詞在有些情況下,可以改變在句子中的用法和詞性,如臣活之中的活是使動用法,使……活,如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壹樣。特殊句式包括判斷、省略、被動、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
如何陋之有應為有何陋之,是賓語前置。
2. 現在語文越來越難,怎樣學古文好背又有興趣呢文言文怎樣背得更快? “所謂文言文,是和白話文相對而言的,它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語言為基礎,至秦漢以後逐漸形成的壹種定型化的古代書面語言。”
文言文是先人們創造的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記錄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蘊藏了祖先們的聰明才智。但這對現在的初中生來講,在語言上接受起來有壹定的隔膜。
其實,文言文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我覺得作為我們學生來說,首先要要明確文言文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首先,培養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為我們進壹步閱讀古籍打下良好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留傳下來的古籍數不勝數,不僅包括文學、史學,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醫藥、地理……這豐富的文化遺產無不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和寶貴經驗,如果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那無疑是壹種浪費。
如果我們不具備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將來無論是參加工作還是繼續深造,勢必要受到壹定影響。而且我國的古籍數量之多,舉世罕見,根本不可能把它們全部翻譯成現代漢語。
因此,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培養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豐富我們的詞匯,提高我們的現代漢語水平。
文言文語言精練,言簡意賅,布局謀篇,巧妙得體,我們完全可以取其精華,加以借鑒,以提高現代漢語的讀寫能力。 再次,培養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開擴我們的視野,培養我們高尚的情操。
選入教材的文言文雖然有限,但它也能反映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對這些文言文的學習,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開闊眼界,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例如,學習《曹劌論戰》可以得到“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軍事知識。再如學習周敦熙的《愛蓮說》,蓮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至今還能激起我們心靈的漣漪。
既然文言文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學好文言文呢? 文言文學習的第壹步是“讀”。這裏的“讀”是指出聲朗讀。
“讀”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讀”可以培養我們的語感,可以培養我們對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敏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誦讀時壹定要做到讀準字詞,讀清句讀。因為文言文中有許多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萬壹讀錯,對文章的理解就會出現偏差。
例如:如果把“為學”中的“為wéi”(動詞)讀成“為wèi”(介詞),意思可就變了,詞性也變了。壹般情況下,課下註釋對這些字都註了音,我們完全可以讀準。
但讀清句讀就不那麽容易了。所謂句讀,句是語意完整的壹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段落。
換句話說,句讀就是句子中的停頓和句子間的停頓。能正確讀清句讀,對文言文的理解就會更進壹步。
此外,還要註意重音,讀出語氣,讀出感情,讀出氣勢,這樣才能獲得壹個全面的直觀的認識,才能激起讀的欲望。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書讀熟了,意思自然就理解了。實踐證明,通過上述方法反復朗讀,對文章中的大部分語句都能讀懂。
這時就可進行文言文教學的第二步──理解。理解首先要整體挨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字字落實,而且還要能借助課下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2003年中考文言文閱讀也將向課外延伸,那麽掌握這種學習方法是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的。
在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學會積累。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
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壹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雖然我們現在不寫文言文了,便還需要閱讀文言文。
在學習時,作為“例子”的就是課文中的詞語、古文化知識等。只有將這些詞語、古文化知識積累下來,才能為“舉壹反三”打下基礎。
因此,要準備壹個筆記本,本中又分若幹類,如: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壹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代官職等等,而且每壹個詞語後面必跟著壹個例句。這樣壹課課地積累,壹冊冊地積累,長此以往,積少成多,不等總復習,手中就積累了壹本厚厚的復習資料了。
文言文學習的第三步是“背”。“背”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記憶。
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說:“壹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記憶是整個心理生活的基本條件。”然而對於現在的中學生來說,背誦是最頭疼的事。
其實,掌握壹定的方法,背誦就不難了。培根說:“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
筆者在實踐中總結了幾種記憶的方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A.比賽記憶法,也就是將競爭機制引入記憶,以比賽的形式來快速背誦文言文。比賽時,同學們的神經高度緊張,精神高度集中,背誦速度自然就快了。
B.限時記憶法,就是限定時間記憶的方法,規定在壹定的時間內必須背下壹定的內容。例如背誦《〈論語〉十則》,限定半分鐘背壹則,雖然時間短,但效率高。
C.故事記憶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故事性比較強的文言文。這類文章人物形象鮮明,對話生動,可讀性強,完全可以把它編成壹個白話故事講出來,加深印象,便於理解記憶。
比如《愚公移山》壹文,人物很多,情節曲折,把它編成個故。
3. 如何激發初中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壹、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三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正確斷句。正確斷句須註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壹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註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4.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還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多種多樣,每個人都有壹個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同小異的方法是:
1、多讀有趣的文言材料。
閱讀始終是學好文言文最根本的方法,但對於課本上的課文沒有興趣,學的非常被動。
其實,文言材料浩如煙海,還是有壹些充滿了趣味的,多讀這些,對於提高語感,擴大積累都很有好處。
2、多做斷句練習,提高理解水平。
通過斷句練習來提高文言水平,這是偉大的魯迅給我們的建議。這也是要求最高、針對性最強的方法。通過斷句,妳能弄懂相關的詞意、語法,是對文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3、勤查字典,做好積累。
對於學文言文來說,字典是必須的,應該隨時放在手邊。壹遇到不懂的詞就要馬上去查。這樣日積月累,必然會有很大的收獲。
4、理性對待文言文翻譯書,多做獨立翻譯練習。
由於害怕,不感興趣,在梳理文意等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借助甚至直接抄襲翻譯書上的譯文。這對培養基本的文言能力非常有害,壹定要避免。
應該要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註釋。然後獨立自主的完成翻譯。多做翻譯,必能大幅提高文言水平。由於在初高中所學的都是淺顯的文言文,理解度不大。更為重要的是,文言文是試卷上難度較小的題目,只要妳認真學了,的確是很簡單,也就意味著很容易得分的。
5. 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文言文就像壹杯清香淡雅的茶,越品越有味道;更像壹杯老酒,年代愈久愈能飄散出濃郁的香醇。
學習文言文,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獲得壹份內心的寧靜,甚至找到人生的方向。可學生卻視其為“攔路虎”,懼怕、厭煩學習文言文,文言文教學也成為許多語文教師的壹塊“心病”。
因此,文言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積極性,我在教學實踐中有壹些粗淺的嘗試,現就這方面壹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整理如下。
壹、變化誦讀,激發興趣。誦讀作為文言文傳統的學習模式,很多時候是沒有“讀”到位的。
要激發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必須采用變化誦讀的形式,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知。例如在學習《三峽》這篇文章時,我做了如下誦讀的設計:首先是聽錄音跟讀;然後是點名讀,其余學生看著多媒體畫面聽讀;再次是學生在輕音樂的伴奏下自由讀;最後是看著多媒體畫面和提供的課文文字齊讀。
這個設計中有變化讀的情景:錄音、多媒體畫面、輕音樂、畫面和文字的合成體,體現了讀的層次:跟讀、點名讀、自由讀、齊讀,自然也就收獲了讀的效果:讀清了字音和停頓,讀準了節奏,讀出了情感。學生不僅弄清了句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和情感,而且還培養了自主的閱讀能力,形成了讀想結合的思維習慣。
二、創設情境,激活課堂。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教學實例,稍作說明。
(壹)激趣導入。沒有孩子不喜歡聽故事,針對青少年好奇心強、喜歡幻想的年齡特點,我從故事入手,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
其實每壹篇文言文後面都能覓得壹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比如:學習韓愈《馬說》可以給學生講“伯樂相馬”的故事,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可以講壹些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如 “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等等,有的文言文本身就是壹個故事,如《陳涉世家》記敘了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偉大事跡,《隆中對》則詳細記載了歷史典故“三顧茅廬”中兩位主人公劉備和諸葛亮的第壹次對話。即便是寫景、記遊散文也可以給學生講作家的生平和人生經歷。
故事可以教師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自己講述,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鍛煉了他們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壹舉多得。(二) *** 辯論。
教學《傷仲永》這課,我為了加深學生對成才與學習之間關系的理解,組織了壹場辯論賽。讓正反兩方對愛迪生的名言:“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壹的靈感”進行辯論。
學生們熱情高漲,暢所欲言。正反兩方辯得難解難分,都闡述得有理有據。
最後大家握手言和,以辨證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這節課避免了死板的文言文灌輸式的教學,擴散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趣味仿寫。學習《詠雪》,因為內容簡單,學生很快就理解了。
為了引導學生進壹步理解文中的兩個比喻,我設計了這樣壹個環節我與才女來賽詩。壹說要跟東晉著名的才女謝道韞比賽,學生們壹個個躍躍欲試。
於是,他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充當小詩人。有不若玉蝶展翅飛的唯美,有棉絮飄飄也可喻的通俗,有正如棉花糖飄落的天真,還有疑是滿天星星落九天的奇妙。
真可謂詩心薈粹,妙趣橫生。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文言水平。
(四)創意表演。在教學蒲松齡的《狼》壹文時,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壹人扮演屠戶,壹人扮演狼,壹人旁白,隨著情節的推進,屠戶遇狼時的恐懼、避狼時的機智、殺狼時的果敢,狼的陰險、狡詐、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盡致,其余的學生則時而膽戰心驚,時而屏聲靜氣,最後歡呼雀躍,他們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氣氛所感染的同時,加深了對課文故事情節的把握、對人類聰明智慧的理解。
其實,只要教師肯花心思,文言文教學也可以妙趣橫生,讓學生愛學,樂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開展活動,拓展視野。
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促進文言文的學習。開展配樂朗誦活動、文言文抽背比賽、文言文故事大賽、文言文知識競猜等壹系列活動,發動全班學生參與,積極投入學習之中,增強了學習的凝聚力,先進帶動後進,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每壹次活動都給學生以吸引力,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提高了學習的信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保護好學生在探求新知過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唱主角,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樣就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要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追求學生的最大限度的發展和獲得,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6. 如何讓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充滿趣味壹、加強學生課前預習的力度:
在學文言文前,先明確預習的要求,我通常要求他們壹讀、二查、壹質疑。壹讀指:讀順課文,疏通大意,品味佳句;二查指:查資料,找有關作者和寫作背景的資料;再查工具書,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三質疑指:學生在自己翻譯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上質疑。這樣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課上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壹改文言文教學課堂的沈悶。
二、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采用多種方法教學,學生易學、樂學。在教學中,教師切忌精講深析,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氣氛如壹潭死水。如在教《刻舟求劍》壹文時,我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幾幅圖畫並附上文字說明,以此來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重點的把握。如教《鄭人買履》,可以通過讓學生講故事來理解故事的寓意;《愚公移山》可以讓學生通過辯論來掌握文章的內容,體會人物的性格……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應采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三、強調熟讀背誦,也要講究趣味性
《語文教學大綱》對初中文言文的要求是:“要了解內容,能順暢地朗讀、背誦壹些基本課文。”熟讀背誦是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鞏固學習成果的必要途徑,是其他任何教學活動所不能取代的壹種訓練。學生只有熟讀背誦,加深了理解,積累了知識,才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做到熟讀背誦,也要註意從趣字上做文章。如教《活板》時,讓學生利用簡單的道具來模擬活板的制作過程,這樣學生就能掌握這篇文章的背誦要點,課文也就能輕松的背出來。如教《桃花源記》時,我采用讓學生表演的形式,分別扮成漁人、村中人、太守和劉子驥,模仿他們各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樣就把漁人進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所感非常清晰的再現出來,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就水到渠成。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要因材施教,靈活多變,形式多樣,用趣味化作壹縷春風,讓貧瘠枯燥的文言文教學課堂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