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像燈籠的綠色的不辣的那種辣椒叫什麽椒?

像燈籠的綠色的不辣的那種辣椒叫什麽椒?

妳問的那種叫甜椒,又叫燈籠椒.其余的請看下面介紹

辣椒趣話

辣椒,人人皆知,但對其歷史淵源則未必都知道,現在就來嘮上壹嘮。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圭亞那卡晏島的熱帶雨林中,古稱“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鄉”;不過最早栽種的卻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遺址中,曾發現化石辣椒,後在秘魯沿海壹帶遺址中,也發現過化石椒。史傳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辣椒也隨之遠離故土,先於公元1493年傳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隨葡萄牙傳教士到達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進入英國;到16世紀中葉時已傳遍整個中歐地區。不過歐洲人雖見到艷麗鮮紅之果,但多作盆景點綴欣賞,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國最早記載辣椒的書籍,得首推明萬歷初高濂的《遵生八盞·燕閑清賞箋·卷下·草花譜》。書中說:“番椒叢生白花,子儼似禿筆狀,味辣,色紅,甚可觀,子可種。”又有馬歡撰寫的著名遊記《瀛崖勝覽》中載道:“蘇門答剌者,其地依山則種椒園,花黃子白,其實初青,老則紅。”原來馬歡是鄭和出使南洋隨身通譯,是他們從海路引傳到中華大地落戶的;還有明·湯顯祖著的《牡丹亭》中記述了園中賞花時,曾精美絕妙的贊頌過“辣椒花”。同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上也較細膩的記載稱辣椒為“番椒”;另壹本由清初《花鏡》中記述:“番椒,壹名海瘋藤,俗名辣茄……叢生白花,秋深結子……其味最辣。”難怪蒲松齡在《農桑經》中依照植物學分類的特點將“番椒”列入花譜。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對辣椒的芳名雅號稱謂真不少: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於10余種。

在清乾隆禦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慶年間已育出壹種狀似小牛角的“牛角椒”;還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間壹本《遵義府誌》,精辟地記載它是“園蔬要品,每味不離。”後來人們經過選培,又分離出尖圓大小種種辣椒。在著名植物學家吳俊芳的《植物名實圖考》中敘述的美侖美奐,尤為細膩:有長細狀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細如小筆尖,叢結仰者曰“纂椒”;還有扁圓色黃或紅,味淡者為“柿椒”……;還有《種植新書》上也詳細敘述到:“種類有大小之分、遲早之別,至以種名,不能屈指以數。”可見我國辣椒品種之多正是精彩紛呈,居世界榜首。按分類定了名的不下700多個(全球有 7,000多種)。不過有名的要算“四大椒鄉”—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縣、山東耀縣;享有聲望的,則諸如雲南思茅的“涮椒”,只要於湯裏涮壹下,即成了壹鍋辣湯,足見其辣性之厲害,幾乎可與匈牙利壹種辣椒,咬上壹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攏嘴,同稱“辣椒之王”。還有安徽的“顏集線椒”品味純正,個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紅色素,遠高於頗負盛名的日本“三纓椒”,成為廣交會的搶手貨;湖南攸縣皇圖嶺所產的壹種辣椒,既辣又甜,食後余味滿口,被國際友人稱為“全紅如火,油潤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縣的“?紅椒”,宜賓江安的“?椒”,湖南衡陽的“七星椒”,陜西“大椒”,山東“雛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陽“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舉不勝舉。

當今世界消費辣椒的最大市場,得算斯裏蘭卡,幾乎是全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進口量在1?6萬噸以上。而外銷辣椒最多的國家,當推匈牙利。饒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國食椒之法頗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歐壹些國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則以辣為主;韓國、朝鮮和印度等國則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國則食椒尤為奇特,只要有菜肴,絕不可無椒;墨西哥人更視椒為“三大食品”之壹。甚至飲酒時,要以壹種特產的“小辣椒”作飲酒佳肴,方可開懷痛飲,連五六歲孩子都愛吃,真是“無椒不成菜,無辣不成味。”不過世人最為奇異的要算美國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釀酒,壹種“茄拉攀諾”白酒就是,喝後竟能開胃、強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國新墨西哥洲哈契鎮,每年的10月裏都要舉行聞名全美的“辣椒節”。

人們為何如此青睞辣椒呢?實乃其營養豐富以及獨含不同於蔥姜蒜的壹種香辛物質——“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發揮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飪上屬為“熱”與“火”之辣味,有類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饒有趣的是,烹調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堿類”——辣椒堿、二氫辣椒堿,乃屬“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紅素(C 40H 56O 3)、番茄紅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則又屬辛酰香莢蘭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處,在於化學性極穩定,酸、熱、堿均不會受到絲毫破壞,無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過橋米線”和陜食“羊肉泡饃”等,食後都會感到回味無窮;特別還含有隱黃素和檸檬酸等物質,食之會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著刺激心臟加快跳動,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環,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科學測得100 g鮮品中含胡蘿蔔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黃素0?01 mg,抗壞血酸10?86 mg,磷2?74 g,熱量7?2千卡,其中獨占鰲頭的要算抗壞血酸(Vc)了,與壹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則多上35倍。難怪祖國醫學認為辣椒具“性大熱,味辛入脾、胃經。”故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增食、發汗諸功效。古今常用來療胃寒痛、瀉痢、風濕性關節炎等。研究又發現還有壹定的防癌功效:原來食後被悄悄輸送之肝臟後,迅即被轉變成壹種特殊化合物,於是對危及人體細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會壹古腦被吸收掉,以保安然無恙。還有“獨樹壹幟”的奇功,則常食椒可抑制體內脂肪積累,可謂肥胖者的佳藥良菜。此外,辣椒還有抗菌殺蟲作用,國內外都有報導,而研究最為顯著的,要算祖國臺大醫學院臨床研究證實:所含的辣椒素獨有對“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釋放”,有著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壓群蔬。古代還有用它來治療“瘧疾”的典故:那是在古醫籍《本草綱目拾遺》上曾記述道:“有壹小仆暑月食冷水,臥陰地,至秋瘧發,百藥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可見其熱性甚佳,這樣從中又導出凡陰虛有熱者、眼有炎癥者均需忌食,氣管炎咳嗽者應禁食。

辣椒,人人皆知,但對其歷史淵源則未必都知道,現在就來嘮上壹嘮。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圭亞那卡晏島的熱帶雨林中,古稱“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鄉”;不過最早栽種的卻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遺址中,曾發現化石辣椒,後在秘魯沿海壹帶遺址中,也發現過化石椒。史傳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辣椒也隨之遠離故土,先於公元1493年傳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隨葡萄牙傳教士到達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進入英國;到16世紀中葉時已傳遍整個中歐地區。不過歐洲人雖見到艷麗鮮紅之果,但多作盆景點綴欣賞,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國最早記載辣椒的書籍,得首推明萬歷初高濂的《遵生八盞·燕閑清賞箋·卷下·草花譜》。書中說:“番椒叢生白花,子儼似禿筆狀,味辣,色紅,甚可觀,子可種。”又有馬歡撰寫的著名遊記《瀛崖勝覽》中載道:“蘇門答剌者,其地依山則種椒園,花黃子白,其實初青,老則紅。”原來馬歡是鄭和出使南洋隨身通譯,是他們從海路引傳到中華大地落戶的;還有明·湯顯祖著的《牡丹亭》中記述了園中賞花時,曾精美絕妙的贊頌過“辣椒花”。同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上也較細膩的記載稱辣椒為“番椒”;另壹本由清初《花鏡》中記述:“番椒,壹名海瘋藤,俗名辣茄……叢生白花,秋深結子……其味最辣。”難怪蒲松齡在《農桑經》中依照植物學分類的特點將“番椒”列入花譜。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對辣椒的芳名雅號稱謂真不少: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於10余種。

在清乾隆禦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慶年間已育出壹種狀似小牛角的“牛角椒”;還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間壹本《遵義府誌》,精辟地記載它是“園蔬要品,每味不離。”後來人們經過選培,又分離出尖圓大小種種辣椒。在著名植物學家吳俊芳的《植物名實圖考》中敘述的美侖美奐,尤為細膩:有長細狀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細如小筆尖,叢結仰者曰“纂椒”;還有扁圓色黃或紅,味淡者為“柿椒”……;還有《種植新書》上也詳細敘述到:“種類有大小之分、遲早之別,至以種名,不能屈指以數。”可見我國辣椒品種之多正是精彩紛呈,居世界榜首。按分類定了名的不下700多個(全球有 7,000多種)。不過有名的要算“四大椒鄉”—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縣、山東耀縣;享有聲望的,則諸如雲南思茅的“涮椒”,只要於湯裏涮壹下,即成了壹鍋辣湯,足見其辣性之厲害,幾乎可與匈牙利壹種辣椒,咬上壹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攏嘴,同稱“辣椒之王”。還有安徽的“顏集線椒”品味純正,個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紅色素,遠高於頗負盛名的日本“三纓椒”,成為廣交會的搶手貨;湖南攸縣皇圖嶺所產的壹種辣椒,既辣又甜,食後余味滿口,被國際友人稱為“全紅如火,油潤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縣的“?紅椒”,宜賓江安的“?椒”,湖南衡陽的“七星椒”,陜西“大椒”,山東“雛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陽“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舉不勝舉。

當今世界消費辣椒的最大市場,得算斯裏蘭卡,幾乎是全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進口量在1?6萬噸以上。而外銷辣椒最多的國家,當推匈牙利。饒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國食椒之法頗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歐壹些國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則以辣為主;韓國、朝鮮和印度等國則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國則食椒尤為奇特,只要有菜肴,絕不可無椒;墨西哥人更視椒為“三大食品”之壹。甚至飲酒時,要以壹種特產的“小辣椒”作飲酒佳肴,方可開懷痛飲,連五六歲孩子都愛吃,真是“無椒不成菜,無辣不成味。”不過世人最為奇異的要算美國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釀酒,壹種“茄拉攀諾”白酒就是,喝後竟能開胃、強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國新墨西哥洲哈契鎮,每年的10月裏都要舉行聞名全美的“辣椒節”。

人們為何如此青睞辣椒呢?實乃其營養豐富以及獨含不同於蔥姜蒜的壹種香辛物質——“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發揮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飪上屬為“熱”與“火”之辣味,有類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饒有趣的是,烹調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堿類”——辣椒堿、二氫辣椒堿,乃屬“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紅素(C 40H 56O 3)、番茄紅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則又屬辛酰香莢蘭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處,在於化學性極穩定,酸、熱、堿均不會受到絲毫破壞,無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過橋米線”和陜食“羊肉泡饃”等,食後都會感到回味無窮;特別還含有隱黃素和檸檬酸等物質,食之會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著刺激心臟加快跳動,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環,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科學測得100 g鮮品中含胡蘿蔔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黃素0?01 mg,抗壞血酸10?86 mg,磷2?74 g,熱量7?2千卡,其中獨占鰲頭的要算抗壞血酸(Vc)了,與壹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則多上35倍。難怪祖國醫學認為辣椒具“性大熱,味辛入脾、胃經。”故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增食、發汗諸功效。古今常用來療胃寒痛、瀉痢、風濕性關節炎等。研究又發現還有壹定的防癌功效:原來食後被悄悄輸送之肝臟後,迅即被轉變成壹種特殊化合物,於是對危及人體細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會壹古腦被吸收掉,以保安然無恙。還有“獨樹壹幟”的奇功,則常食椒可抑制體內脂肪積累,可謂肥胖者的佳藥良菜。此外,辣椒還有抗菌殺蟲作用,國內外都有報導,而研究最為顯著的,要算祖國臺大醫學院臨床研究證實:所含的辣椒素獨有對“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釋放”,有著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壓群蔬。古代還有用它來治療“瘧疾”的典故:那是在古醫籍《本草綱目拾遺》上曾記述道:“有壹小仆暑月食冷水,臥陰地,至秋瘧發,百藥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可見其熱性甚佳,這樣從中又導出凡陰虛有熱者、眼有炎癥者均需忌食,氣管炎咳嗽者應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