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前期,國王主要使用景福宮,較少使用昌德宮。朝鮮的偉大祖先李成桂就是在昌德宮去世的。成宗皇帝和閻善君來到朝鮮後,昌德宮的使用變得頻繁起來。萬歷二十年(1592,朝鮮宣祖二十五年),日軍大規模入侵朝鮮,清德宮、長庚宮連同主宮景福宮都被燒毀。後來,在朝鮮和明朝軍隊的協助下,平定了日本在南京的叛亂。朝鮮玄祖回到首爾後,沒有重建景福宮或清德宮,而是將月山大君府作為臨時宮殿,稱為慶雲宮(今德壽宮)。廣海軍即位後,闕宮的重建仍被提上日程。由於景福宮規模過大(782座宮殿),財力有限,優先重建較小的清德宮(238座宮殿)。萬歷三十七年(1609,廣海軍元年),廣海軍重修常德宮。不過這個新宮殿反正也是在仁祖被燒毀的。順治四年(1647,仁祖二十五年),常德宮再次重建。於是,廣海軍在王人山腳下為仁木公主修建的仁慶宮被拆除,大部分大殿被拆除,建成常德宮。
據《修常德宮知事禮》記載,仁祖王朝重修常德宮時,將仁清宮的鄭光殿遷入常德宮的鄭玄殿,仁清宮的慶壽殿和鄭弘殿遷入常德宮的大造殿,和政殿遷入鄭茜殿。此外,仁清宮中的清濟殿移至寶卿殿,清瓦殿移至童鳴殿,武夷堂移至陽和殿,青雲殿移至顏夕殿,先軫殿移至延慶殿,守律殿和邊邊部移至景春殿,守壽殿移至漢仁閣,正順殿移至城光樓,仁德殿移至太和殿,清寧殿移至。拆除紅正門南月廊,修建任政堂東月廊。此外,還拆除了仁青宮的其他廳堂和門廊,修建了楚成殿(太子的東宮,在英祖時期被燒毀後沒有重建)、雨花殿、冉靜殿、燃竈、燭室、別見殿等建築。萬歷四十六年(1618,廣海軍十年),朝鮮王朝的主宮由青雲宮移至昌德宮。在接下來的250年裏,清德宮取代景福宮,壹直作為朝鮮的主要宮殿使用。仁祖時期,與權臣金子殿勾結的後宮趙貴人,曾將從墓地挖出的孩子屍骨和樹木埋在常德宮和長慶宮,詛咒王世子的孝子李浩和皇後莊烈,好讓兒子登基。因此,朝鮮孝宗即位後,對昌德宮和昌慶宮進行了修繕工程,並拆除了兩宮所有大殿內的溫度凸起(地炕),重新換土,重新鋪殿磚。工程於順治九年(1652,韓國孝三年)2月16日開工,3月25日結束。由於預算不足,招募了2000名僧人,分配到仁清宮和關帝廟參加清理工程。由於不斷挖掘地下惡毒汙穢的東西,工程結束後很久,朝鮮的孝都沒有回到這裏的宮殿,而是住在了青雲宮。
為供養慈禧大公主,順治十壹年(1654,孝宗五年)修繕了常德宮的守經殿,拆除了清德宮(今清溪宮)的秦鏡閣、鄭起殿、郫縣閣、關文閣、謝赫樓、程輝樓、玉藻殿、萬象樓等建築。康熙四十三年(1704,韓國宿松三十年),在常德宮後花園建大報壇祭拜明帝。朝鮮開國時,張奎館建在昌德宮後花園的周和樓,是著名的皇家圖書館。
嘉慶八年(1803,朝鮮淳祖三年)12月13日晚,用於處理日常政務的昌德宮便民殿——鄭玄殿西行走廊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至鄭玄殿和昌德宮正殿——任政殿,威脅到任政殿西面供奉古代國王於震的軒轅殿。這場大火對國王的長公主金王後打擊很大,大火後她停止了十五天的聽政。嘉慶九年(1804,淳祖四年),八月重修任政堂,四個月後竣工。嘉慶二十五年(1820,淳祖二十年)繪制了東闕圖,成為唯壹全面描述常德古代宮殿的影像資料。
道光九年(1829,春祖二十九年),八月壹日中午,長庚宮在為小明太子舉行葬禮時發生火災。在籌集重建昌景宮的資金時,道光十年(1830,春祖三十三年)十月十七日昌德宮發生火災。火勢從睡堂大樓開始,蔓延至西正堂、成光樓、景訊館、雨花堂、養心閣、隆慶軒、幸福軒、奇正閣、寂靜堂、克歲齋、青香閣、吉祥門、觀光廳、燃竈、航閣門。這是日本在Nonchen叛亂後,朝鮮皇宮發生的最大火災,所有內宮區域化為灰燼。此時春祖住在清溪宮,所以常德宮閑著。由於昌德宮是當時朝鮮唯壹的大型宮殿,並被作為主宮使用,因此在火災後的第10天就開始了重建工作。首先,修復了保存明神宗禮物的大造殿、鄭茜殿和城光樓(下層為景訊館)。次年,又恢復興福軒、隆慶軒、雨花廳、養心閣、鄭起閣、寂靜堂、克歲齋、青香閣、吉祥門、宣平門、斜陽門、耀輝門、同春門。修復工程用了2000根原木,3000根原木,2000根柱子,全部采自江原道金城、寧嶽、浪川、臨堤。為了準備木材,發布了封山令,禁止進山。道光十四年(1834,淳祖三十四年)九月,常德宮重建終於完成。同治四年(1865,朝鮮高宗二年)四月,攝政王星璇·達袁俊決定重修景福宮。同治六年(1867,高宗四年)十壹月,景福宮建成,次年(1868)七月,皇室正式遷入景福宮。不過期間也有波折。同治十三年(1874,高宗十壹年),因景福宮發生爆炸,皇室再次遷至昌德宮。光緒八年(1882,高宗十九年)六月,由於常德宮出現“馬入宮”的不祥之兆,高宗決定遷回景福宮。但由於“仁武兵變”的爆發,他停止了搬家的計劃,繼續住在常德宮。光緒十年(1884,高宗二十壹年)“沈嘉政變”爆發,常德宮成為清軍和日軍的戰場,遭到破壞,於是皇室於次年正月(1885)遷至景福宮。20多年後,常德宮幾乎荒廢,雜草叢生。隆熙元年(1907),大韓帝國純宗李棣與純孝皇後印石、皇太子李因從青雲宮(德壽宮)遷至昌德宮。此後,昌德宮成為朝鮮王朝最後壹個皇族的住所。龍熙四年(1910),大韓帝國最後壹次指揮會議在昌德宮興福軒召開,會議決定合並日韓。隨著《日韓合並條約》的簽訂,延續500年的大韓帝國和朝鮮王朝滅亡,朝鮮春宗繼續居住在昌德宮,被稱為“昌德宮李王”。大正六年(1917,春宗十年),常德宮又發生火災,隨後重建了大造殿和鄭茜殿,但並未修復,而是帶有濃厚的日式風格。淳宗死後,淳真孝皇後印石和李因的妻子易邦嘉壹直住在常德宮的樂善堂,直到1989。
1954之後,昌德宮被大韓民國政府收歸國有,並逐步向公眾開放。1963被指定為歷史遺址編號122,其中昌德宮的任政殿被列為大韓民國的國寶。1997期間,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昌德宮和水原花城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常德宮重修時,以原貌為基礎,故仍保持原有風貌,建築13座,亭臺28座。昌德宮有很多歷史和建築價值,韓劇《大長今》也是在宮內的荷花池拍攝的。由於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實行文化遺產導遊制度,遊客只有參觀成立的導遊團才能參觀宮殿。每周四有免費遊覽制度,遊客可以自行參觀宮殿,但入場費較貴,不如加入導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