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士,退伍清兵,因生活無著,在甘肅酒泉皈依道家,後雲遊到莫高窟,其時約50歲。
王道士雖讀書不多,但對突然出現的古物,還是感到很有“價值”,於是開始拿出部分書寫精美的佛經和漂亮絹畫,換取壹些功德錢,後來,還向駐紮酒泉的安肅道道臺兼兵備使廷棟贈送壹部分,廷棟不知其價值,又贈送回國的外國使節,自此,敦煌國寶開始從王道士手中陸續流向西方。
最早掠走敦煌遺書的是俄國人奧勃魯切夫,1905年10月,僅以6包劣質石蠟為餌,就從王道士手中換得藏經洞珍貴寫本兩大包。
接著,那個最著名的敦煌劫掠者——匈牙利裔英國人馬克·奧利爾·斯坦因來到敦煌。他聘請了壹位助手——蔣孝琬蔣師爺。在蔣師爺的幫助下,斯坦因打著要把“聖僧玄奘”從印度帶來的佛經送回原處的鬼話,以4錠馬蹄銀(約200兩銀子),盜走精美的佛經和絹畫上千件,***29箱,動用了壹個浩大的馬車隊。斯坦因認為“以前所有的發現無壹能同此相提並論”。
由於斯坦因不懂中文,王道士也做賊心虛,故都是蔣師爺深夜前往挑選並背回,因此,並未得到很多歷史學家更加重視的關於世俗生活記載的卷子。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來到敦煌,又以500兩銀子,從王道士手中換取了570多個名貴手卷。斯坦因第三次來中國時,終被已經察覺的中國政府所知覺,沒有獲得太多更有價值的文物。斯坦因最終因其特殊的貢獻,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爵士稱號並在世界考古界大獲殊榮。
斯坦因之後是法國人伯希和PaulPeliot 。伯希和是壹位年輕的漢學家,精通漢語,在敦煌他憑借卓越的漢學知識,在微弱的燭光下翻閱了整整三個星期,以500兩銀子的代價,將藏經洞中的精華悉數盜走,計約6000余卷,10大木箱。
如今,要想看到敦煌藏經洞遺書,就得準備壹次長途跋涉,前往印度、日本、俄羅斯、美國、韓國、瑞典、芬蘭、丹麥、德國、英國、法國,最後才是中國。因此,有“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