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木棉別稱:木棉科二名法:攀枝花、紅棉樹、英雄樹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中文名木棉
中文別名英雄樹(廣東)、莫連、紅茉莉(潮汕)、木棉樹、紅棉、攀枝花、斑芒樹。
學名Bombax malabaricum DC.(B. ceiba L.,Gossampinus malabarica Merr.)
英文名red silk-cotton tree
目:錦葵目 Malvales科:木棉科 Malvaceae屬:木棉屬 Bombax種:木棉 B. ceiba分布區域:中國西南及臺灣等省,越南、印度、緬甸、爪哇亦有分布
大喬木落葉大喬木,高達40m;樹幹直,樹皮灰色,枝幹均具短粗的圓錐形大刺,後漸平緩成突起。枝近輪生,平展。掌狀復葉互生,總葉柄長15—17cm;小葉5—7,長橢圓形,長10—20cm,兩端尖,全緣,無毛。
花果花大,紅色,聚生近枝端,春天先葉開放。蒴果大,橢圓形,木質,外被絨毛,成熟時5裂,內壁有白色長綿毛。
產地
是否我國原產關於木棉原產何地及是否為我國原產,不同資料有所爭議。公認的產地是從南亞、東南亞直至澳大利亞東北部。關於我國是否為木棉原產地,壹說木棉在我國的四川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地有自然分布,壹說木棉本非我國原產,系古代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華南。孰是孰非難以考證,故壹並列出備考。
我國分布現今木棉在我國的分布,北起四川西南攀枝花金沙江、安寧河、雅礱江河谷、雲南金沙江河谷、雲南南部、貴州南部,直至兩廣、福建南部、海南、臺灣。
編輯本段習性與栽培習性喜溫暖幹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稍耐濕,忌積水。耐旱,抗汙染、抗風力強,深根性,速生,萌芽力強。生長適溫20—30°C,冬季溫度不低於5°C,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宜。
栽培苗期保持土壤濕潤,每月施肥壹次。開花展葉期亦須壹定濕度。成年植株耐旱力強,冬季落葉期應保持稍幹燥。病蟲害有炭疽病、斑點病、介殼蟲、粉虱等,可對癥防治。
木棉枝葉
編輯本段用途多種用途本種樹形高大雄偉,春季紅花盛開,是優良的行道樹、庭蔭樹和風景樹。可園林栽培觀賞。木棉生長迅速,材質輕軟,可供蒸籠、包裝箱之用。木棉纖維短而細軟,無拈曲,中空度高達86%以上,遠超人工纖維(25%-40%)和其他任何天然材料,不易被水浸濕,且耐壓性強,保暖性強,天然抗菌,不蛀不黴,可填充枕頭、救生衣。
象征意義木棉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幹舒展,花紅如血,碩大如杯,由於是先長花芽再長葉芽,盛開時冬天落盡的葉片幾乎全未長出,遠觀好似壹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因此,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征。
木棉花為我國廣州市、高雄市、臺中市市花,阿根廷國花。
編輯本段中醫藥學價值基本功能別名:英雄樹、攀枝花、紅棉
木棉樹皮棘刺
來源:為木棉科木棉屬植物木棉,以花、樹皮和根入藥。春季采花,曬幹或陰幹;夏、秋剝取樹皮,春、秋采根,洗凈切片曬幹。
性味歸經:花:甘、淡,涼。樹皮、根:微苦,涼。
功能主治花:清熱利濕,解暑。用於腸炎,痢疾,暑天可作涼茶飲用。樹皮: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根:散結止痛。胃痛,頸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花3~5錢;樹皮0.5~1兩;根1~2兩。
單方驗方1、治痢疾:木棉花、金銀花、鳳尾草各15克,水煎服。
2、治赤白痢疾:木棉花、茶葉各15-30克,水煎服。
木棉成熟果實
3、治濕熱下痢:木棉花15克,魚腥草12克,刺莧頭30克,水煎服。
4、治婦女月內風:木棉根二層皮60克,紅花虱母頭根30克,水煎沖酒服。
5、治肺癌、腸癌:木棉根15-30克,水3碗煎取大半碗溫服。
6、治胃痛:木棉根或樹皮30克,刺刁6克,水煎服。
7、治便後下血:木棉樹皮30克,豬赤肉90克,煲湯服。
8、治痹癥:木棉根30克,水煎服。[1]
木棉的棉絮由於纖維不夠長,以往只能用來填充枕頭,很少用來織布,現代人枕頭都買現成的,很少人再利用木棉絮做枕頭,木棉絮仿佛從朋友變成罪人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不過近來人們又崇尚自然,講究反璞歸真,因此日本大和紡織公司也研發木棉纖維織物,利用木棉加棉花再加些聚酯,做成新產品木棉織物,讓木棉風華再現。有朝壹日,也許木棉枕頭再度流行,木棉衣物成為時尚,到時候路人可能不再抱怨木棉花絮了!
木棉科的植物主要產於熱帶美洲,非洲、澳洲、印度、華南地區也有分布。由於許多的種類具有觀
木棉是廣州市市花,阿根廷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