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了區分是誰的武器,寫漢字已經成了壹種傳統。
壹味廢除繁體字、文言文,就意味著和傳統古籍隔開了壹條深溝,想跨過去必須得重新學。所以,越南、韓國又開始反思這個問題,出現了重新學習繁體漢字的思潮。
1960年,韓國爆發四壹九運動,要求恢復漢字。1972年,韓國收回漢字廢止宣言,並允許中高等學校可設立漢字選修課,私下教漢字的行為不被處罰。1998年,金大中頒布《漢字復活宣言》。2011年,韓國小學重新開設漢字教程。至今,韓國人身份證上的姓名仍保留漢字。
1968年,朝鮮將漢文課程加入高中。
胡誌明市國家大學的高春灝語言學教授曾表示:“從語言學角度看,越南語使用羅馬字表記並不合適,舍棄了漢字和喃字,是對文化的損失”。2005年7月,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訪問中國,他說:“我們認為拉丁文字有壹定便利,但同時也越來越顯示出不利的壹面。十九世紀前我們的文學,年輕壹代越來越看不懂。”
以日本為例:
針對日本文明受中國文化影響這樣的事實,百田狡辯,中國文化並不適用於日本人,日本是通過取舍、選擇才造就現在“獨特的文明”的。
百田此番言論幾乎引發日本輿論壹邊倒的批評。日本LITERA網站發文,稱百田的此番發言“是無教養的蠢話連篇”,並逐句批駁了百田的種種論點。
文章寫道,“和英語不同,幾乎沒什麽使用的機會”這句話,就和“賣不出去的小說沒意義”這類話壹樣,認為文化的價值就是經濟效益,這簡直是典型的百田式思維。
而百田將所謂的“日本獨特文明”和“從中國傳過來的漢字”分開來看,完全是無知的體現。日本的歷史是用漢字書寫的,去掉漢字連解讀都做不到。如今的日本書寫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根據日本本土語言改造而成的,包括假名的形成和訓讀法的確立,都意味著漢字已經完全融入日本文化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