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讀作xīn。
心(拼音:xīn)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心”古字形像人或鳥獸的心臟,本意即心臟。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說做“心”。又由思維器官引申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又引申為思慮、謀劃。心臟在人體的中央位置,故“心”又有中央、中心、中間部位等義。
“心”是重要意符,從“心”的字大多與思想、感情有關,如:思、恨、慕等。
古籍解釋:
原文
人心,土藏①,在身之中。象形②。博士③說以為火藏。凡心之屬皆從心。息林切(xīn)
譯文
心,人的心臟。屬土的臟器,在身軀的中部。象形字。依博士的學說,把心當作屬火的臟器。大凡心的部屬都從心。
註釋
①土藏:徐_《說文段註箋》引《五經異義》:“古(文)《尚書》說: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腎,水也。”饒炯《部首訂》:“古《尚書》說為土藏者,五行土位於中,舉五藏之部位言也。”
②象形:王筠《說文解字釋例》:“其字蓋本作,中象心形,猶恐不足顯著之也。故外兼象心包絡。今篆曳長壹筆,趁姿媚耳。”
③博士: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晉中興書:博士之職,博習舊聞,訓教學徒。”張舜徽《約註》引宋育仁說:“漢惟今文《尚書》立學官,置博士。”徐灝《說文段註箋》引《五經異義》:“今《尚書》歐陽說: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腎,水也。”饒炯《部首訂》:“今文家說火藏者,五行火空則明,舉五藏之運用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