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千多天裏,單霽翔幾乎每天都在刷新我們對故宮的認識:
他讓故宮從神秘的歷史神壇進入普通大眾的視野,開創了故宮的節目成為網絡名人的先河。《我在故宮修文物》和《國家寶藏》兩檔節目在豆瓣都獲得了9.0以上的高分;
他穿破了20多雙布鞋,用雙腳踏遍了故宮的每壹個角落,讓我們第壹次知道了故宮的驚人數字:9371間房屋,1,862690件文物;
他讓網友看到了妃子的剪刀手和皇帝笨拙的舞姿,讓大家知道故宮也可以有可愛的壹面;
……
當我看完《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時候,我不禁在心裏感嘆。原來故宮是這樣的!感謝丹吉祥讓我重新認識了故宮!
就像重新認識故宮壹樣,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刷新認知的瞬間。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因為我們人類有知識的錯覺。
正如《今日簡史》的作者尤瓦爾·哈拉裏(yuval harari)所說,“每個人其實知道的都很少,但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很多。”因此,赫拉裏寫了壹篇文章推薦《知識的幻覺》這本書。
《知識的幻覺》是兩位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史蒂文·斯洛曼和菲利普·費恩巴赫寫的。在這本書中,他們解釋了為什麽人們在理性的情況下仍然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知乎有兩個高度關註的問題:壹個是“為什麽‘道理懂了,但執行力差’如此普遍?”;
另壹個是“為什麽有的人看似什麽都懂,實則壹事無成?”
這兩個問題可以用“知識的幻覺”來回答。
幻覺是壹種錯誤的感知。
那麽什麽是知識的幻覺呢?
回想壹下,妳最近有沒有頓悟?我明白了。為什麽和我之前想的不壹樣?
這是知識的錯覺。簡單來說,妳以為妳懂,其實妳只是壹知半解。這種對知識的認知錯位,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比如我們經常用的馬桶,拉鏈,自行車,感覺很熟悉,但是如果妳解釋這些東西是怎麽工作的,妳會發現妳聽不懂,說不清楚。
再比如,我們都覺得自己對唐詩很熟悉,但如果妳真的背,妳能完整準確的背出幾首詩?
知識的幻覺蔓延在人們認知的方方面面,經常誤導我們的決策。
1)認為自己知道卻不知道,往往會誤導我們的決定。
對於幫孩子做作業,我們都覺得別人不敢說好,小學語文裏的話總是知道的。但這也可能是妳知識的壹種錯覺。
有壹次我在批改孩子作業的時候,看到“芝麻糊”兩個字,孩子用四聲(hù)標記出來。我說這個不對,是兩個。
孩子不服氣地說:“就是四聲,今天老師說的。”我上網查了壹下,結果真的是四聲。
老子和韓非子也說過“人自知自明”。無知不可怕,自以為是的無知才是最可怕的。
2)高估對事物的認識,沒有意識到事物的復雜性,是誤導我們決策的另壹個原因。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壹個著名的例子。當時,秦朝的前皇帝趙璇苻堅動員了90多萬軍隊向東晉進軍。面對自己眾多的軍隊,他自信地說:“南方人所依靠的,只是長江之險。我軍只要把鞭子扔到水裏,就足以堵住大江的水流了!”
而苻堅只看到了寡不敵眾的表象,卻忽略了其他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人的因素,戰術的因素。結果淝水之戰,苻堅大敗,王朝覆滅。
對自己戰爭知識的過分自信,對復雜事物的簡單化,敗在戰術上,更敗在知識的假象上。
在《知識的錯覺》壹書中,作者認為可以通過boosting方法消除知識的錯覺,提高我們的決策商。
助推法是什麽?比如在車站檢票口安裝圍欄,買票的人就會排隊,插隊現象就基本杜絕了,因為在公共場合,很少有人會翻越圍欄插隊;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柵欄,插隊就容易了。
這就是助推法,用行為科學來推動人們做決策。換句話說,就是改變環境,幫助人們更容易做出選擇。
有四種升壓方法:
首先,降低復雜性。比如用大家都能看懂的白話寫壹些難懂的書,把書的內容簡明扼要的講清楚,才是降低復雜度的方法。
第二,簡單決策規則。比如銀行給妳推薦壹款理財產品,他們不會給妳介紹復雜的收益原理,而是直接告訴妳收益比例,簡化妳的決策。
第三,即時教育。比如需要當眾演講,可以在演講前找相關書籍。現代人,知識領域劃分的太細,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所以很多知識技能都是跟學習壹起用的,效率很高。
第四,檢查已有的認知。前三個都是外部助推,所以最後這個方法就是我們的內部助推。我們無法回避“知識幻覺”,但要警惕“知識幻覺”,對未知充滿好奇,隨時獲取信息,檢查自己對事物已有的認知,小心知識幻覺對自己決策的影響。
在本書的結論中,作者寫道:無知是必然的,錯覺也是有價值的。
人生是壹場無法回頭的單程旅行。在這段旅程中,總會有岔路口,我們需要做出選擇。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知識可能是幻覺”的警惕,多獲取信息,多檢查自己的認知,三思而後行,這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決定,擁抱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