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註意事項∶
1、運動:這時的運動要以溫和有氧為主,小雪節氣也是降溫的開始,在做運動的時候,也需要做稍微的調理,在冬天的時候人們的體絡是屬於腎臟的,而腎主骨生髓,很容易導致骨關節的病發,引起了疼痛,因此,要註意調理熏蒸,做好預防和治療關節疾病。
2、起居:小雪節氣階段,天氣也是陰冷晦暗的,因此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到壹定的影響,容易造成抑郁癥,因此,壹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參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另外,要註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曬太陽,起到溫通經脈的功效,做好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3、飲食:冬天的飲食要以增加熱量、健腦活血的食物為主,多吃溫補性以及益腎的食物,如羊肉等,益腎的有腰果、山藥熬粥等,除此之外,還有多吃黑色的食品,如黑木耳、黑豆等。還要提取高糖類以及脂肪的攝取量,因此,在冬天的日常飲食,也就是適當的增加些肥甘味厚的食物,如雞蛋、乳類以及魚類、豆類等。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小雪”表示開始降雪,雪量小。
出處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Light Snow)。“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小雪節氣雖然叫“小雪”,但和氣象學意義上的小雪卻沒有必然關聯。小雪節氣反應了氣候特征,期間寒潮和冷空氣壹般活動比較頻繁,但不壹定下雪。“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立冬之後,氣溫逐漸降低,人們感受到絲絲寒意,紛紛添衣保暖。而小雪的到來,則意味著中國北方已開始進入寒冰封凍的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清代王士禛在《題<徐騎省集>後》有曰:“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新霜鬢上加。”
“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禦寒保暖了。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黃河中下遊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壹致。雖然開始下雪,壹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壹部分冬麥區就下了大到暴雪。
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壹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於或大於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
小雪氣候
小雪節氣的特點:“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寒冷,小雪時節的降水形式變成了雪,但雪不太大。原因就是此時整個大地還沒有徹底變冷,壹些河流也沒有徹底凍住,所以降雪量相對較小,節氣的名字便取為“小雪”。進入該節氣,寒冷的西北風頻頻光顧中國許多地區,氣溫下降。
下雪帶來的低溫還能凍死壹些隱藏的病菌和害蟲,來年便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嚴重程度。更重要的是,積雪對大地反而會有保暖作用,在白雪的環抱中,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比較有利,使土地更加肥沃。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壹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壹次降雪。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 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中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黃河中下遊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壹致。雖然開始下雪,壹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習俗
為了應對變冷的天氣,過去,人們會儲存大白菜,同時腌菜、做些臘肉以備冬季食用。要是趕上小雪節氣正好下了雪,還有人會收集雪水,認為可以“敗火”,治療熱毒。
在中國北方,小雪時節,壹般得人家都要吃涮羊肉。壹般的小雪節氣裏,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郁癥。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窖冰,
又稱敲冰、納冰、藏冰,指冰天雪地的冬日時,將凝成柱狀的冰雪敲碎後,藏納在冰窖中,以備炎熱夏日到來時消暑、降溫、制作冷飲。
在周代,皇上會專門設置官員負責掌管冬日窖冰事宜,官名稱之為“淩人”。不過,只流於宮廷貴族中。
清代顧祿在《清嘉錄》中寫:“土人置窖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
腌制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禦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幹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小雪節氣後,壹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途經巴中,來到漢中紅廟塘時,當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臘肉來招待他。
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陜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將臘肉作為貢品,進獻禦用,慈禧品嘗臘肉之後,贊不絕口。
在民間,亦有“冬臘風腌,蓄以禦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幹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人們用食鹽,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裏,7到15天之後,用棕葉或者竹蔑繩索串掛起來,滴幹水,再用柏樹枝條樹葉、甘蔗皮熏烤,最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幹而制成臘肉。
腌白菜
過去,冬天也有壹套土辦法來儲藏蔬菜。俗語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
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貯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白菜深溝土埋儲藏時,收獲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澆水,做好防凍工作,以利貯藏,盡量擇晴天收獲。收獲後將白菜根部向陽晾曬3~4天,待白菜外葉發軟後再進行儲藏。溝深以白菜高度為準,儲藏時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並排溝中,天冷時多覆蓋白菜葉和玉米桿防凍。而半成熟的白菜儲藏時溝內放部分水,邊放水邊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為宜,待到食用時即生長成熟了。
冬天的新鮮蔬菜沒有那麽多,所以,小雪腌菜的習俗也是由來已久。人們選取腌制的蔬菜花樣不少,除了壹些青菜之外,“雪裏紅”等也頗受青睞。
腌好後,腌菜要擱置在通風處,隔壹兩天翻壹次,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壹個月的時間。做好的腌菜鮮香可口,也有的人家會配上胡蘿蔔、大蒜葉等壹起食用,也算是壹道頗為美味的佐餐。
小雪更多的是壹個表示氣候的節氣,在習俗上沒什麽特別之處,“北方就會開始儲存大白菜,準備過冬了。”
小雪的詩歌
《小雪》(唐 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壹片飛來壹片寒。
《夜泊荊溪》(唐 陳羽)
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
孤舟壹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沁園春》(宋 陳睦)
小雪初晴,畫舫明月,強飲未眠。
念翠鬟雙聳,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
密意雖具,歡期難偶,遣我離情愁緒牽。
追思處,奈溪橋道窄,無計留連。
天天。莫是前緣。
自別後、深誠誰為傳。
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兩心長在,須合金鈿。
淺淡精神,溫柔情性,記我疏狂應痛憐。
空腸斷,奈衾寒漏永,終夜如年。
《春近四絕句》(黃庭堅)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黃庭堅)
滿城樓觀玉闌幹,小雪晴時不***寒。
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
眼前多事觀遊少,胸次無憂酒量寬。
聞說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
《初寒》(宋 陸遊)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賣菜掘頭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
身猶付壹歃,名字更須傳?
《小雪日戲題絕句》?(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鉉)
征西府裏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小雪》(唐·李鹹用)
散漫陰風裏,天涯不可收。
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
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
集物圓方別,連雲遠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
飄秦增舊嶺,發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
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
蓋沙資澶漫,灑海助沖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釋善珍)
雲暗初成霰點微,旋聞蔌蔌灑窗扉。
最愁南北犬驚吠,兼恐北風鴻退飛。
夢錦尚堪裁好句,鬢絲那可織寒衣。
擁爐睡思難撐拄,起喚梅花為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