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shēn cùn
2 英文參考automeasuremen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dividual cu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體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為量取穴位的長度單位[1][2][3]。出《針灸資生經》。同身寸為腧穴的定位法[2]。同身寸從廣義理解,應包括骨度法和指寸法兩種,現習指後者,如中指同身寸等[1]。此外,還有目寸、口寸等法,亦屬此範疇,惟今已鮮用[1]。
4 骨度分寸
同身寸指骨度分寸[2]。
古時以骨節作標誌定出度數,測量人體各部長短、大小,稱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則稱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法)[4]。即不分人體高矮肥瘦,以體表骨節為主要標誌折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定出分寸,用於經穴定位的方法[5][4]。出《黃帝內經靈樞·骨度》。
後世為了取穴方便,經過臨床考察,在《黃帝內經靈樞·骨度》的基礎上,對部分尺寸作了某些修改[4]。現行骨度分寸,如下表[4]:
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部位度量法
骨度(單位寸)
附註
頭
部
前發際至後發際
直寸
12
前發際不明者,從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後發際不明者,從大椎穴量至眉心作
耳後兩乳突(完骨)之間
橫寸
9
18寸。眉心(印堂)至前發際;大椎穴至後發際各作3寸
胸
腹
部
天突至歧骨(胸劍聯合)
直寸
9
胸部與脅肋部直寸,壹般以肋間
歧骨至臍中
直寸
8
隙為根據,兩肋
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
直寸
5
間隙之間折作1.6寸
兩 *** 之間
橫寸
8
女性可用兩缺盆穴間距離代替兩 *** 間距離作橫寸量穴
側胸部
腋橫紋以下至季脅
直寸
12
季脅指十壹肋端
背
腰
部
大椎至骶骨
直寸
21椎
背部直寸根據脊柱間隙定取。平肩胛骨下角,相當第七胸椎,平髂脊相當第四腰椎棘突
肩胛骨內緣至脊柱中線
橫寸
3
或用中指同身寸折量
上
肢
腋前橫紋至肘橫紋
直寸
9
通用上肢的內
肘橫紋至腕橫紋
直寸
12
外側
下
肢
恥骨聯合上緣至股骨內上髁
直寸
18
1.膝中的水平線,前面相當於犢鼻,後面相當於委中穴
2.臀橫紋至腘橫紋也有作12寸者
股骨大轉子至膝中
直寸
19
脛骨內髁以下至內踝尖
直寸
13
膝中至外踝尖
直寸
16
臀橫紋至腘橫紋
直寸
14
外踝尖至足底
直寸
3
5 指寸指寸定位法又稱指寸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位折作壹定分寸用以審定腧穴定位的方法[3]。1991年元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和國國家標準》指出,這是指依據患者本人的手指所規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6]。《備急千金要方》:“凡孔穴在身,皆是臟腑榮衛,血脈流通,表裏往來,各有所主,臨時救難,必在審詳。人有老少,體有長短,膚有肥瘦,皆需精思商量,準而折之,無得壹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壹節為壹寸,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壹節橫度為壹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指寸定位法主要用於下肢部。在具體取穴時,應當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礎上,參照被取穴對象自身的手指進行比量,並結合壹些簡便的活動標誌取穴方法,以確定經穴的標準部位[6]。
臨床常用的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寸和壹夫法等[7]。
6 目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