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是誰成立的
川大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該學堂是四川總督鹿傳霖奉旨創辦。1902年,清廷下詔“廢科舉,興學堂”,川督奎俊奉旨將四川中西學堂和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並,組建為四川大學堂。年底又奉旨改稱為四川高等學堂。她是四川大學的正源。1912年政府決定取消學堂,改為大學預科,時任校長周翔上書教育部,要求建立大學,因種種原因而擱置。1916年9月8日四川的社會名流、地方紳士曾鑒、趙熙等領銜,和省城各校校長駱成驤、周翔,顏楷、廖平、文澄、廖學章、龔道耕、譚焯、文龍等24人,聯名上書四川省長公署,要求“主持地方籌款”,在四川高等學校的基礎上,“速建大學”。省議會予以通過。然而,1917年教育部再次扼殺此決議。 1922年,全國新學制公布,普遍醞釀改辦大學。這年5月,經川軍總司令兼四川軍務善後督辦劉湘決定,四川高等學校管理處改稱四川大學籌備處,並任命駱成驤為處長,籌辦四川大學。由於劉湘忙於混戰,未及辦理具體改大事宜。 1924年,楊森攻入成都,派傅振烈到高師當校長。1925年,傅在高師掛出成大招牌。很快,楊森被劉湘趕跑,傅去職,劉請張瀾接著酬辦成大。因成都大學的招牌已打出,劉湘和張瀾不好更改,當即沿用下來。1926年春,四川善後會議決定將四川大學籌備處撤銷,原有校址、校產、檔案、圖書、儀器設備相附屬用地均撥舊成都大學。在高師任教的原四川高等學校教師和職員,亦統統調給成大。 1931年成大等三所大學合並為國立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