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在宋以前成為統治者的首選,後來被北京取代,與地形、氣候、人口、形勢有很大關系。
從地理位置上看,關中平原即渭河平原,位於陜西省中部,秦嶺與渭北山(老龍山、拐山、王耀山、黃龍山、梁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長約300公裏,海拔約323 ~ 800米,面積約3.6萬平方公裏。因為在函谷關(後來也叫潼關)和大三關之間,從地圖上看,渭河平原其實就是渭河盆地。在古代,函谷關是關中平原的門戶,易守難攻,渭河為關中地區帶來了重組的水源。宋代以前,關中平原比近代溫暖濕潤,能養活足夠的人口,自然就成了漢晉兩漢。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南方的開發,到了宋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長江中下遊和珠江地區可以種植更多的水稻。再加上挖了運河,運輸漸漸沒問題了。關中平原逐漸無法支撐其作為首都的人口和各種條件。關中地區還缺地,交通不便。
整個華北、華東、華南都比較適合人口聚集,所以元、明、清都選擇北京作為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