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河中下遊的分界點

黃河中下遊的分界點

黃河中下遊的分界點如下:

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之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遊。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的作用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

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遊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黃河源

黃河之“黃”,實為泥沙。古籍有載:“黃河鬥水,泥居其七”。近代實測資料分析,黃河幹流年均輸沙量為16億噸,含沙量為35千克每立方米,含沙量為世界河流之冠。

黃河泥沙從哪裏來?九成來自黃土高原。這裏土質疏松,易蝕易散。每逢暴雨沖刷,則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黃河。

青海省瑪多縣多石峽以上地區為河源區,面積為2.28萬平方公裏,是青海高原的壹部分,屬湖盆寬谷帶,海拔在4200米以上。

盆地四周,山勢雄渾,西有雅拉達澤山,東有阿尼瑪卿山(又稱積石山),北有布爾汗布達山脈,南以巴顏喀拉山與長江流域為界。湖盆西端的約古宗列,是黃河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