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易經》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但是這部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古籍,卻可以稱得上博大精深、包羅萬象。
作為壹部以自然法則、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著作,可以說能夠領悟其中奧妙者寥寥無幾。
《易經》中有3句極具大智慧的話語,牢記老祖宗三句話,助妳不再平庸,活得通透壹點,早日翻身。
第壹、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這句話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實際上講的就是變化對事物發展的影響,道家有壹句話叫做“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實際上《易經》中的這句話,說的也是當事物發展到了壹定程度之後,那麽就肯定要發生壹些變化,這樣才能使其不斷向前發展。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面對不斷發展的局勢時,以不變應萬變的思想已經過時了,應該積極的改變現狀,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節奏。
《易經》中強調的“變”並非雜亂無章,而是按照某種規律在變化,例如,陰陽之間要想達到某種平衡,就應該遵守不斷變化的顧慮,只有這樣才能夠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這壹點其實也可以運用到人生發展中,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壹些麻煩或困難,應該積極的去克服自身弱點,只有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並達到壹種新的平衡。
很多人在工作之後就不願意去學習了,實際上是適當地為自己充電才能更上壹層樓。魯迅先生曾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見路靠人走事在人為的思想,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困則思變”才能讓壹切問題迎刃而解,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在遭受磨難之後,都沒有戰勝困難的決心,所以才會成為壹個碌碌無為的人。
第二、 順乎天,而應乎人
實際上單從表面意思來看,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遵循某種規律,只有這樣才能逢兇化吉。
這其實是《易經》中“革卦”的蘊意,“順乎天而應乎人”即遵循按照天道,在古人能力還不夠的時候,需要順從天道。
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現實生活中壹定要與人為善,並學會處理各種關系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順乎天,應乎人”。
《勸學》中有雲:“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懂得借助外物的人,才是最後那個容易成功的人。
第三、壹陰壹陽謂之道。——《周易·系辭上》
所謂“陰”實際上就是“陽”的對立面,男女、晝夜、太陽月亮等,都是陰陽的重要代表。
而“道”則是由壹陰壹陽演化而來,《道德經》中雲:“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簡而言之“道”就是“陰陽平衡”,人生在世有成功就會有失敗,當性格過於剛強或者過於陰柔之時,那麽可能就偏離了“道”的範疇,在這種前提下就很容易招致災禍,所以只有懂得中庸之道才能積德積福。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多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陷入緊張的狀態中,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陰陽失衡,壹旦身體出現了問題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成零。
就像夫妻之間必然會有壹個強壹個弱,如果兩個人都想“陽剛”,那麽就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導致離婚。
相反不管是陽盛陰衰還是陰盛陽衰,都無法達到家庭和睦的目的,換另壹句話說只有達到壹種平衡,才能家和萬事興。
現代社會之所以離婚率越來越高,其中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陰陽失衡,所以要想婚姻長治久安,就應該懂得壹陰壹陽謂之道的道理。
結 語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大家能夠,多了解壹些《易經》中的內容,那麽就能明白自己所做的壹切,其實都無法逃離天道,並且也謹遵陰陽平衡的現象。
如果大家可以用大智慧去反思萬事萬物,那麽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那麽相信人生也會因此而得到改變,並最終成為壹個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