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產生的背景
14 世紀至17 世紀初是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成長,封建制度開始解體的時代。但當時在意識形態上占據統治地位的基督教神學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新興生產關系的發展。教會還向人們大力宣揚禁欲主義,認為人世的罪惡是與生俱來的,若要徹底擺脫人生的苦難,就必須禁欲修行。在教會專制文化的統治之下,人的自由意誌受到嚴重摧殘,人的價值與尊嚴完全喪失。這是壹個異常殘酷且高度封閉的時代,整個歐洲都在受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發展,新興資產階級逐漸走向成熟,在思想上必然要求擺脫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
人文主義的主要內容
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力求擺脫教會對於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縛。他們不是以神而是以人為中心來考察壹切。他們相信並且頌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力量和人的偉大,認為人可以創造壹切;他們肯定現實,肯定人生,指出天堂不是在死後而在現在,不在天上而在地上。他們認為人應該積極地奮鬥,而不應該消極遁世。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死後的“升天”,而是對現世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種欲望不應該加以抑制,而應當予以滿足。他們贊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學和理性,這就形成了文藝復興時期新文化的基本內容。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武器,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進步性。但它強調個人意誌,其物質基礎為私有制,有壹定局限性。
作品中的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眾多作品中都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如果我們回顧壹下文藝復興時代偉大藝術家們的繪畫、雕塑、文學,我們就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人文主義者對人的美、人性美、人體美的熱愛和贊頌。充分表達了當時時代背景之下的人文精神和藝術作品的有機結合的時代精神。達·芬奇舉世聞名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是為佛羅倫薩商人吉奧貢達的妻子所做的的肖像。這幅油畫摒棄了過去的宗教題材,以現實人物為主題。人物形象神態自若,口角含著壹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點哀傷,富有生命的活力。畫中人物的微笑總讓人猜不透,幾百年來,她的笑被說成是“謎壹般的微笑”、“神秘的微笑”。然而通過這淡淡的笑意,我們又分明感受到人物內心那種純情、喜悅、平靜。歡樂的情緒和古典的矜持完美地結合在了壹起,給人留下千古永恒的神秘微笑。大師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因此,他在畫蒙娜麗莎時,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他還把她作為壹種理想,壹種美的象征,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那笑容裏充滿著新時代新人物的自信和樂觀,洋溢著他們對未來,對真善美的渴望。但丁的主要作品──《神曲》是世界各國人民珍視的文學遺產。贊揚自由的理性、個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但丁的作品很多,都廣泛地反映了中世紀後期意大利的社會矛盾,大膽地譴責了教皇和教士的貪婪專橫,表露了人文主義思想。他贊頌人類的堅強意誌和高尚精神,謳歌自然和世界的美,相信善能戰勝惡。他大膽地歌頌人的價值和尊嚴,他說: “人的高貴,就其許許多多的成果而言,超過了天使的高貴。”他認為人類有能力在壹切學科和藝術方面有所作為,有所創新。他主張“具有智力的強者生而治人”,以此否定教權高於君權的理論。
人文主義的歷史意義
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引起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在思想方式上,人文主義提倡科學和理性,反對蒙昧主義和神秘主義,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和其他外界權威對思想的束縛。它不但拋棄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而且用自己的眼光來觀察人、社會和自然。這就為以後的思想進步掃清了障礙,從此,自然科學大踏步地前進。
文藝復興還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壹統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並為這個運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代沖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社會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產生了許多文化藝術傑作。人文主義在教育改革、發掘和整理古籍方面也起到過重要作用,奠定了歐洲近代教育和人文研究的基礎。由於人文主義提倡重視現實和自由思考,因而又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個偉大歷史運動──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學的興起提供了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