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寫詩多以山水田園為內容,狀物傳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寫過壹些以邊塞任俠等為題材的詩篇。北宋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不衣文采”的創作思想,對後世文人畫影響很大。晚年居藍田輞川,多寫隱逸生活和談禪說佛之作。兼通音樂,工書法,精繪畫,擅畫平遠景。常以“破墨”寫山水松石,曾繪《輞川圖》。後人謂山谷郁盤,雲水飛動,筆力雄渾。明董其昌推為山水畫“南宗”之祖。並說“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
中國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 (721)進士, 因通音律授大樂丞。不久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二年,被張九齡擢為右拾遺。2年後九齡罷相,他倍感沮喪,有歸隱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40多歲時,先後隱居終南山和輞川,亦官亦隱。思想日趨消極,佛教信仰日益發展。安史亂中被俘,被迫做偽官。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壹類成就最大。名作如《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青溪》、《過香積寺》、《藍田山石門精舍》、《輞川集》20首、《新晴野望》等。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後人所推崇。
王維的其他題材如送別、紀行壹類詩中,常有寫景佳句,如“山中壹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歷代傳誦不衰。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致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合,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詩人恬適的心情。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壹幟,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壹個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題材,有對俠義精神的贊頌,有的揭露時弊,諷刺權貴。壹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其中前二首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他的應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維的五律和五、七言絕句造詣最高,其他各體也都擅長,在唐代詩壇是很突出的。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生前及後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對後人影響很大。歷代編註其集很多,明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後附文集4卷)是現存最早的註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是迄今較好的註本。
王維還精於繪畫。他能將詩歌與繪畫相互溝通,被蘇軾譽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作人物、佛像、尤長於山水、青綠、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為人稱許。所作破墨山水,筆跡勁爽,“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對後世影響頗大。明末董其昌在其創立的南北宗論中,將王維列為南宋繪畫之祖。王維的繪畫作品在北宋還有較多存世,僅《宣和畫譜》著錄的作品就達126幅,但今已無作品傳世。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壹類似李氏父子,另壹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壹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壹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沈,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壹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壹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壹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 400余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註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是迄今為止較好的註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註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註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註本和趙殿成註本都附有註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壹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沈,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壹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壹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壹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壹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壹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以及《鳥鳴澗》、《鹿柴》、《木蘭柴》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壹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壹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插圖 選自清代光緒刻本《名家畫稿》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出色詩篇。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壹個側面。《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壹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壹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托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沈,也具有壹定的社會意義。壹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臺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王維畫像 選自《三十六詩仙圖卷》
王維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作品。它們的內容多不足道,語言亦多陳詞套語,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數名篇佳句,如“雲裏帝城雙風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氣象高華,體物細致,亦為人所稱道。王維詩《少年行》插圖 選自明代萬歷集雅齋刻本《唐詩七言畫譜》
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將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飭而氣勢流蕩,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壹句壹字,皆出常境。”(《河嶽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若清□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回答者:至尊囧無賴 - 江湖新秀 五級 10-11 16:04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壹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轉監察禦史。李林甫上臺後,王維曾壹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後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維被攻陷長安的安祿山叛軍所俘,他服藥取痢,佯稱瘖疾,結果被安祿山「遣人迎置洛陽,拘於普施寺,迫以偽署」。平叛後,凡做偽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維因在被俘期間作《凝碧池》詩懷念朝廷、痛罵安祿山,得到唐肅宗的贊許,加之平亂有功的胞弟王縉極力營救,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來又升遷為尚書右丞。但自此,王維變得更加消沈了。在半官半隱、奉佛參禪、吟山詠水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王維的詩歌創作道路大致以開元二十六年(738)張九齡罷相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作大都反映現實,具有明顯的進步政治傾向,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後期的詩作多是描山摹水、歌詠田園風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達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但情緒的主調卻是頹唐消極的。
王維不僅工詩善畫,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詩歌、音樂、繪畫三種藝術在審美趣味上相互融會、相互滲透,具有獨特的造詣,被蘇軾譽之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
附: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禦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服藥陽瘖,拘於菩提寺,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駙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壹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秘書監。
寶應中,代宗問縉:朕常於諸王坐聞維樂章,今存幾何,縉集詩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雲: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長揖楚辭,詩家歸美,克成編錄。嘆息良深,殷璠謂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成珠,著壁成繪。蘇軾亦雲,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有《王右丞集》。
回答者:青竹淚 - 童生 壹級 10-11 16:05
王維,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縣)人。唐詩人、畫家。字摩詰。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與弟縉並以詞學知名。天寶十五年(755)叛軍安祿山軍陷長安,拘摩詰於洛陽普施寺,授以給事中。後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寫詩多以山水田園為內容,狀物傳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寫過壹些以邊塞任俠等為題材的詩篇。北宋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不衣文采”的創作思想,對後世文人畫影響很大。晚年居藍田輞川,多寫隱逸生活和談禪說佛之作。兼通音樂,工書法,精繪畫,擅畫平遠景。常以“破墨”寫山水松石,曾繪《輞川圖》。後人謂山谷郁盤,雲水飛動,筆力雄渾。明董其昌推為山水畫“南宗”之祖。並說“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
中國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 (721)進士, 因通音律授大樂丞。不久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二年,被張九齡擢為右拾遺。2年後九齡罷相,他倍感沮喪,有歸隱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40多歲時,先後隱居終南山和輞川,亦官亦隱。思想日趨消極,佛教信仰日益發展。安史亂中被俘,被迫做偽官。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壹類成就最大。名作如《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青溪》、《過香積寺》、《藍田山石門精舍》、《輞川集》20首、《新晴野望》等。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後人所推崇。
王維的其他題材如送別、紀行壹類詩中,常有寫景佳句,如“山中壹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歷代傳誦不衰。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致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合,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詩人恬適的心情。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壹幟,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壹個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題材,有對俠義精神的贊頌,有的揭露時弊,諷刺權貴。壹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其中前二首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他的應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維的五律和五、七言絕句造詣最高,其他各體也都擅長,在唐代詩壇是很突出的。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生前及後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對後人影響很大。歷代編註其集很多,明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後附文集4卷)是現存最早的註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是迄今較好的註本。
王維還精於繪畫。他能將詩歌與繪畫相互溝通,被蘇軾譽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作人物、佛像、尤長於山水、青綠、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為人稱許。所作破墨山水,筆跡勁爽,“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對後世影響頗大。明末董其昌在其創立的南北宗論中,將王維列為南宋繪畫之祖。王維的繪畫作品在北宋還有較多存世,僅《宣和畫譜》著錄的作品就達126幅,但今已無作品傳世。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壹類似李氏父子,另壹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壹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壹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沈,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壹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壹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壹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 400余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註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是迄今為止較好的註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註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註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註本和趙殿成註本都附有註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壹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沈,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壹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壹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壹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壹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壹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以及《鳥鳴澗》、《鹿柴》、《木蘭柴》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壹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