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接觸的的《唐詩三百首》是為孩子選的有插圖的,淺顯本。書中以《詠鵝》這首詩開頭。因為不甚了解,所以不以為意。
後來,聽別人說我的那本是盜版,真正的《唐詩三百首》是蘅塘退士選編的。書中以張九齡的兩首《感遇》開頭。
其實,《唐詩三百首》的選本不下10本。在歷代文人選編的大量唐詩選本中,公認最好的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選入75位唐代詩人、2位無名氏的詩作***310首。
我背誦的就是這壹選本。
我背詩,只是簡單的了解其意義,通過反復誦讀,達到背誦的目的。背完之後,我確實不會作詩,但可以隨口吟哦。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唐代歷史的縮影。
讀《唐詩三百首》我們可以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李白筆下的“廬山秀出南鬥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王維筆下漢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祖國綺麗風光,現於眼前。
讀《唐詩三百首》,衍生對戰爭的痛恨,對鐵衣戍士的同情,以及閨中少婦的憐憫。杜甫寫下“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變大了對戰爭的控訴;沈佺期的“少婦金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壹為取龍城”是對戰爭的無可奈何。
讀《唐詩三百首》體會人不同的情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自信和灑脫;“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是報效朝廷的願望;“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是退朝避世的得過且過。
在浩瀚的中華古籍中,若論深入人心者,無過於《唐詩三百首》。自其面世以來,偉人英雄讀之以言誌,達官巨賈誦之以怡情,家家戶戶持之以教兒童。而《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精粹,必將在歷史的銀河中煥發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