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最冷的節氣是哪個?春夏秋冬華東是怎麽劃分的?

中國最冷的節氣是哪個?春夏秋冬華東是怎麽劃分的?

大寒前後是壹年中最冷的季節。

/RES/seniorgeo/teach/必修/d 1/ZL/d 1zl _ 258 . htm

四季劃分

中國和西方對四季的劃分是不同的。我國劃分四季的方法強調季節的天文特征:夏季是白晝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天是白天最短,中午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是冬夏的過渡季節,晝夜均勻,中午太陽高度適中。具體是以二十四氣中的“四立”(立春、長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和結束,分為兩部分和四部分(見四季的劃分)。

春:立春是起點,立春是中點,長夏是終點;

夏季:長夏是起點,夏季至日是中點,立秋是終點;

秋:立秋是起點,秋是中點,立冬是終點;

冬季:立冬是起點,冬季至日是中點,立春是終點。

這樣的四季有明顯的天文意義,但與實際氣候情況不符。比如立春和立秋,是春天和秋天的開始,但氣候還是在冬夏中間;夏季至日和冬季至日是夏季和冬季的中點,但在氣候上,它們不是壹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氣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天文、氣象、物候觀測的總結,是我國古代壹項偉大的科學成就。其劃分具有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的特點。它分成四部分(統稱為八段)表達了天文季節;而雨、驚蟄、清明、谷雨、小滿、芒中、小暑、大暑、初暑、白露、初霜、小雪、大雪、小寒、嚴寒等氣體則清晰地指示了氣候和農時。其中,大暑和大寒分別代表壹年中最熱的季節和最冷的季節。暑是夏季至日之後的二氣,即夏季至日之後的壹個月,大致相當於傳統“三伏”中的中伏;大寒是立冬至日之後的第二個氣,也就是立冬至日之後的壹個月,類似於傳統的“三九”。所以民間有“寒在三九,熱在中”的說法。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有明顯的區別,又緊密結合。

西方的四季劃分更側重於氣候。它把二等分作為四季的起點。這四季比我國天文季節晚壹個半月。例如,從立春到春分的壹個半月在中國是春天的前半部分,但在西方是冬天的後半部分。

無論是中國的四季,還是西方的四季,都分為兩半,都有確切的天文意義。這兩種方法都是天文性質的,不可能完全考慮氣候的特點。根據天文學定義,壹年分為四個大致相等的季節;同壹季節,不同緯度有相同的壹致性。在氣候上,春夏秋冬四季的長度不壹定相等;同壹個季節,不同緯度會有不同的持續時間。

為了使四季反映地面的氣候條件,我們必須用氣候本身的標準來劃分四季。氣候學通常以平均濕度(每五天的平均溫度)作為季節的劃分標準:天氣溫度高於22℃的時期為夏季,低於10℃的時期為冬季,兩者之間的時期為春季和秋季。這樣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相同的溫度標準。但是,同壹個地方,四季必然長短不壹;不同的地方,同壹個季節並不總是壹樣的。而且,並不是到處都有四季。

-

/200503/ca641055.htm

四季劃分

不僅地球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而且同壹地區不同季節的氣候也不同。

有幾種方法來劃分四季:

1.天文劃分法從天文現象來看,四季的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性變化。壹年中,白天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是夏季,白天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是冬季,冬夏過渡季節是春秋兩季。因此,四季的天文劃分是以春分(3月21)、夏季至日(6月21)、秋分(9月21)和冬季至日(2月21)為基準的。即:春分至夏至日為春,夏至日至秋為夏,秋分至冬至日為秋,冬至日至春為冬。

2.氣象部門的氣象劃分方法,陽歷中的3-5月通常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65438+10月為秋季,12-次年2月為冬季,1、4月、7月、10常作為冬季。

3.古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為立春,以長夏(5月5日或6日)為立夏,以立秋(8月7日或8日)為立秋,以立冬(165438+10月8日或9日)為立冬。

4.農歷劃分法在中國,習慣上用農歷的月份來劃分四季。農歷1 ~ 3月為春,4 ~ 6月為夏,7 ~ 9月為秋,10 ~ 12為冬。正月初壹是全年的第壹天,也是春天的第壹天,所以也叫春節。

以上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都有壹個相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在同壹天進入同壹個季節,與我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相差很大。比如按照上面的分類方法,三月已經是春天了,此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真的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而黑龍江北部寒冷多風,冰天雪地,沒有春天;海南島的人們整個夏天都穿著輕便的衣服。為了使四季的劃分與自然景物和人們的生活節奏相壹致,氣象部門采用了等待氣溫的方法來劃分四季。

5.等待溫度劃分方法

這種劃分是基於等待時間(五天是壹個等待時間)。以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夏季始於平均氣候溫度穩定在22℃以上,冬季始於平均氣候溫度穩定在10℃以下,春秋季始於平均氣候溫度在10 ~ 22℃之間。10℃至22℃為春季,22℃至10℃為秋季。

-

/kp/printpage.asp?ArticleID=152

四季劃分

作者:匿名轉貼自:本網站原始點擊數:6

春夏秋冬被稱為四季。四季的劃分有不同的標準。以下是壹些常見的劃分:

1.從天文學上來說,春分(大約3月1)、夏季至日(大約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和冬季至日(大約3月65438+2月21)是四季。

二、中國古籍:立春(2月4日左右)、長夏(6月5日左右)、立秋(8月8日左右)、立冬(165438+10月8日左右)常用作四季的開始。

3.氣候統計:壹般65438+10月是冷月最熱的月份,所以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月10、11是秋季。這種劃分四季的方法更適合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而我市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這種方法不適用。

四、候溫法:1934年,我國學者張寶昆將物候學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提出了另壹種季節法。他在平均氣溫持續下降到10℃以下的冬季開始,在平均氣溫持續上升到22℃以上的夏季開始。當平均氣溫從10℃以下穩定上升到10℃以上時,即視為立春。當氣溫從22攝氏度以上穩定下降到22攝氏度以下時,秋天就開始了。即:冬季平均氣溫小於10℃;春季10 ~ 22℃;夏季≥22℃;22 ~ 10℃的秋季,這種季節性的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和農業,所以用的比較多。根據以上方法,我市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冬天”。

四季劃分指數:

冬季是平均氣溫低於10℃的時候;

夏季是平均溫度高於22℃的時候

春秋季平均氣溫10℃ ~ 22℃。

平均氣候溫度達到10℃,與桃花初開、柳樹返青的日期大致壹致。

當平均氣溫達到22℃時,蟬鳴悅耳,這是進入夏季的標誌;

當平均氣溫下降到22℃以下時,作為夏季去秋來的日期,與燕子南來秋回的景象相吻合。

四季分明,冬長春秋短,冬夏四個月左右,春秋兩個月左右。四季的開始日期因地而異。

-

/s?ie = GB 2312 & amp;C2 % C8 % AA % B5 % C4 % D7 % A2 % D2 % E2 % CA % C2 % CF % EE & amp;sr = & ampz = & ampwd = % CB % C4 % BC % BE % B5 % C4 % BB % AE % B7 % D6 & amp;ct = 0 & ampcl = 3 & amp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