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草長鶯飛,楊柳醉春煙。
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所以他們忙著乘著東風放風箏。
翻譯
農歷二月,草漸漸發芽,長在村子周圍,黃鸝飛來飛去。掛滿綠色長枝的柳樹,在風中搖曳,仿佛輕輕撫摸著堤岸。水蒸氣在水澤和植被之間蒸發,像煙霧壹樣凝結。柳樹似乎被這美麗的景色迷住了。放學後,村裏的孩子們毫不遲疑地早早回家,迅速地乘著強勁的東風在藍天上放風箏。
對書名或背景的註釋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定。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住在鄉下時春天的景象和孩子們放學後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刷堤,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壹個場景,某人有事可做,充滿生活情趣,畫出了壹幅生機勃勃的“歡樂春圖”。全詩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做出贊賞的評論
《村居》描繪了壹幅春天孩子們在村邊草地上放風箏的畫面。這是壹幅自然風光和動人人物的農村生活畫面,充滿了活力和春天。讀完這首詩,我們仿佛和詩人壹起欣賞著鄉間美麗的春光,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
第壹句話講的是時間和自然風光。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綠芽,黃鸝在天空中飛翔,歡快地歌唱。堤旁楊柳的長枝輕輕拂過地面,仿佛喝醉了,在春煙中顫抖。
第二句話是關於人物活動。孩子們早早放學回來,乘著東風去放風箏。詩人選擇的孩子、東風、風箏、人和事,給美好的春光增添了壹些生機和希望。
初春,風和日麗,五顏六色的風箏在藍天白雲間翩翩起舞。嚴冬裏壓抑了很久的人們紛紛跑到戶外去放飛快樂的心情。
“草長鶯飛二月,堤上柳醉春煙。孩子們早早放學回來,在東風中忙著放風箏。”這是清代高定描寫的放風箏情景,今天讀來仍令人心曠神怡。除了醉人的明媚春光,壹顆童心仿佛在空中飛舞,自由馳騁。對於天性還健在的孩子來說,放風箏不僅可以娛樂心情,還對身體有益。古書《續博物誌》中說:“在春風放風箏,會讓小孩子張開嘴看著,可以釋放火氣。”在放風箏的過程中,由於不斷的奔跑、拉線和控制,全身的肌肉和關節隨之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臂力和關節的反應能力。放風箏時,壹直盯著遠處看,可以調節眼部肌肉的功能,減少眼睛疲勞,對中小學生大有好處。
“隨風送三千裏,離家便高。”這是成年人放風箏的真實體驗。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很多文人留下了放風箏的感覺。“如何信任清風終將導致* * *白雲飛”(寇準);“春風能消散多少力量,把孩子們帶上天空”(徐渭);《紅樓夢》中,薛寶釵也在《臨江仙》中寫道:“好風以其力送我上青天”。其實生活,事業,愛情就像那只飛翔的風箏,幾起幾落,飄忽不定。但只要妳把命運之線牢牢抓在自己手裏,順風而行,就壹定能飛出壹道亮麗的風景。
壹年壹度的春風將五顏六色的風箏帶到了天空。明媚的春天,帶著孩子去戶外放風箏,放飛歡樂的心情,放飛對新的壹年的美好祝願和期待。
重寫
寒冷的冬天終於被溫暖的春風吹散了。深春裏,有壹個人悠閑地走著,欣賞著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詩人高定。
小草剛從睡夢中醒來,吐出壹點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萬裏晴空,剛剛度過冬天的黃鸝,展開嬌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仿佛在歌頌和歌唱春天。河岸上的柳樹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著纖細的頭發,沈醉在春天的美景中。高定被這變化多端的春天迷住了,被美麗的春光陶醉了。
“哦,”壹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寧靜,學校早早就放學了。歡快的孩子們在奔跑跳躍,露出自然活潑的笑臉。“快!快!”壹個紮著辮子的孩子高高地舉著壹只彩色的鷹風箏,在高定面前跳著,尖叫著。高定的目光被吸引到了過去——壹個孩子在拉風箏線,另壹個孩子在展示風箏。有風箏的孩子壹松手,就邊跑邊放線。只見風箏在孩子們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藍天上翩翩起舞,仿佛比雲還高。不壹會兒,許多紙鳶在天空飛翔。在高高的雲層中,各種各樣的風箏仿佛活了壹般,紛紛炫耀著它們的美麗。
春天的氣息充滿了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材融為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