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1113-1170)為全真道創始人。原名仲甫,字雲清,生於鹹陽(今陜西省鹹陽市)大圩村。根據傳說,他身高超過六英尺,長著大眼睛和長胡子。他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王重陽經常用小米借錢給窮人,這在當地相當有名。20歲時,王重陽被提升為學者,但落榜了。金熙宗元年(公元1138),參加金吳婷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所以改名德威,字世雄。後在幹河鎮(今陜西省昆縣)任酒稅監。在女真族的統治下,他的生活並不愉快,隨著饑荒的發生,王重陽的家被土匪洗劫壹空,所以他整天沈溺於飲酒,不管家務,獨自生活。
& ltimg p= " "
晉四年(公元1159年),王重陽在幹河遇到兩個神仙,據說是呂純陽(也就是)化的,把修道的公式教給了。次年(公元1160年)在陜西永泉再次遇到神仙,被賜五密字,於是改名為蘇,名重陽子。大定元年至三年(公元1161-公元1163),他把自己封閉在鐘南山石楠村(今陜西戶縣安祖鎮)的活死人墓裏,在墓的四角種下了各種海棠,預言將來會蔓延到全世界。不久後,王重陽又遷到柳江村(祖庵鎮)和道友毛傑庵* * *,並增加了另壹個弟子嚴楚昌(公元1165438-公元183)。王重陽是他的叔祖父,燕楚後來經常定居鐘南山修道。上述人士是王重陽早年的弟子。
此外,據說王重陽遇到遼國項燕劉海蟬(生卒年不詳),請他到山東傳教。當王重陽參觀鐘南山太平宮時,他在墻上題詞,預言他的壽命只有50多歲。然而,他真的只活到五十八歲。大定七年(公元1167),王重陽火燒毛安,赴魯傳教。在葉城,劉同偉(1167-1196)前來拜為弟子。同年7月,到達寧海府,住在馬嶼南苑(1123-1183)。它被命名為全真堂,這就是全真教名字的由來。“全真”壹詞早在王重陽住墓修行時就出現了。他曾寫過壹首詩《活死人墓給寧伯公的禮物》,詩中有壹句“存神養全真”,證明了神的存在與真理有著密切的關系。
此後,在山東先後成立了五個俱樂部:壹是文登姜氏廟和建築三教七寶俱樂部;二是建設寧海府金蓮堂、三教金蓮會;三、寧海府浮山縣,立三教三光會;第四,在鄧州蓬萊縣,建三教裕華社;五、萊州葉縣,三教壹律平等。這是王重陽的傳教策略,在各地建立教會,傳播全部真理。
王重陽的著名弟子,在世界上被稱為“全真七子”,遵循他的老師的命令。分別是丘處機(1148-1227)、譚處端(1123-1185)、馬玉(165438+)。王楚壹(1142-1217)、郝大通(1140-1212)、馬宇的妻子孫不二(65438)。大定九年(公元1169)秋,及其弟子西至汴京(今開封),住在王公館。大定十年(公元1170),正月初四死。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朝廷授予“重陽全真華凱真君”稱號;從元武宗三年(公元1310)起,封他為“重陽全真華凱輔帝”。
史料記載,王重陽著作有《重陽全真集》十三卷;馬鈺詩集分為三冊,即《崇陽交化集》和《崇陽李芬詩話集》。王重陽的修行方法有:重陽真人鎖金門玉鎖之法,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法,馬自然金丹配方。這三卷是放在壹起,並簽署了汪哲的兒子重陽在鐘南山。其次,王重陽關於立教的言論被後人記載為《重陽立教十五論》壹卷。
王重陽勸人讀的經典包括佛教、道教和儒家,如佛教的《般若心經》、道教的《道德經》、《靜經》和儒家的《小經》。在全真教中,王重陽試圖整合三教的思想,將其比作三足鼎立,缺壹不可。而在提取儒釋道的精華中,我們找到了人的普遍性:本真,即人的本來面目,即壹種未被物欲玷汙的本來精神。這是壹種需要通過不斷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
在全真道的修煉中有“功德”壹說,包括真功德和真功德。王重陽引用了金真人的語錄,強調真功是修心的功夫,要做到心清不動不為所動,真實純粹,守住元,保存精氣神,增強精氣神。來說明真正工作的高度實踐。真正修行的意義是修仁濟貧,解除他人痛苦,或者是誘導善人修行佛法,強調善行與內在本性的統壹。
全真教的教義和思想,以繼承老莊的道德生活為宗旨,主張回歸人的本真。當時很多人通過出家,苦行,加入了全真教的潮流。這與正統派的傳統宗教活動給予象征和儀式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人稱之為“新道家”。動蕩年代,全真教成為戰亂地區民眾的精神支柱,信徒劇增,勢頭越來越大。到了元代,甚至發展成為華北第壹大道派。此後,全真道出現了許多流派,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影響遍及全球。正是王力可中陽在活死人墓的預言,全真教才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壹支不可或缺的宗教力量,至今仍在流傳。
作者
鄭(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劉偉婷(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
參考
1.陳遠,《南宋初河北新路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
2.瓦德仲著,肖坤華譯:《道教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秦維剛譯,蜂屋邦夫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鄭,全真教與蒙古皇室,臺北:臺灣省學生出版社,1987。
5.鄭,《全真教創始人的真理思想與儒佛融合》,《輔仁宗教研究》第25期(2012),第137-68頁。
6.劉偉婷,《全真教的宗教醫學:以王重陽及其弟子為例》,臺北: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