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出身草根,沒有什麽強大的背景,家庭也很普通,但是他卻是壹塊讀書的料子,自幼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經常閱讀古籍,愛好儒家經典,廣泛的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博覽群書,博采眾長。
東方朔出生逢時,遇到了漢武帝,政治仕途就多了壹個契機。漢武帝剛登基的時候,那時候還不興科舉考試,求賢若渴的他征召天下賢良公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激起了全國各地才子的求官熱潮,於是紛紛上書應聘。
東方朔也不例外,為了寫好自己的個人簡歷也是煞費苦心。西漢時期還沒有紙,只有竹簡,東方朔為了能向漢武帝更好地介紹自己,為了能在眾多應聘者中別具壹格,於是將個人簡歷寫了三千多片竹簡,堆了滿滿壹車?簡歷?投寄給漢武帝。
投簡歷的人實在太多,漢武帝都看不過來,問了壹下身邊的太監這壹大堆竹簡是多少人的簡歷,太監說是壹個人的。漢武帝感到十分好奇,於是翻開看了壹下,東方朔文采飛揚,而且十分幽默,簡歷的語言詼諧風趣,立馬激起了漢武帝的閱讀興趣。
漢武帝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將他的簡歷看完,覺得此人不凡,命令東方朔在公車署中等待召見。能在眾多求職者中博人眼球,而且還給漢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見東方朔的厲害之處。
東方朔雖然才華橫溢,曾經指出政治得失,陳述強國之計,但是卻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擁有治國奇才,卻始終被漢武帝視為滑稽取樂的弄臣,做官只是做到了太中大夫,沒有像主父偃壹樣成為軍機大臣。
既然東方朔如此聰明,他怎麽會不知道自己的境遇呢,懷才不遇,才能無處施展,還被戲弄,等到看透了這些,東方朔人就活得更加明白通透了。
古代讀書人都有壹種相通的心態,進則為能臣,退則為隱士,既然官場失意,東方朔於是選擇了"大隱隱於朝",既不反抗,也不同流,在朝堂之中尋找自己的壹片凈土,安詳地過完此生。
主父偃的壹生大起大落,前半生窮困潦倒,後半生飛黃騰達,然後迅速隕落,發達得快,死得也快,主父偃立下了不世之功,結局也不過如此。
東方朔相比於他,壹生過得既安穩且瀟灑,結局也算美好。能在朝堂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可見東方朔是壹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來他也被相聲、算命、段子手(笑話)行業都奉為祖師爺,留下千古美名。
東方朔未能立下名垂青史的政治功績,但是他以近侍的身份與漢武帝君臣相伴多年,積極勸諫,對漢武帝的行為舉措也產生有壹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