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校的拼音是:kǎoxiào。結構是:考(半包圍結構)校(左右結構)。註音是:ㄎㄠˇㄒ壹ㄠ_。
考校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1.考核、考試。2.考察比較。3.考訂,校對。4.考查比較。5.校核;研究。6.考課。7.拷囚訊罪。
二、引證解釋
⒈亦作“_較”。⒉考試。引《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八年》:“伏惟祖宗以來,得人不少,_較文藝,固有規程,不須變更,以長浮薄,請並如舊制。”⒊考察比較。引《紅樓夢》第壹回:“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壹壹細_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清薛福成《籌洋芻議·利器》:“非由駐洋明練之大員精心_校,無從得其要領。”⒋考訂,校對。引清張惠言《江安甫葬銘》:“受鄭氏《禮記》,日夜誦習,旁及他鄭氏書、先漢諸儒_,_校推究,往往通大義。”1.考查比較。《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鄭玄註:“鄉遂大夫間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後漢書·皇甫規傳》:“羌戎未動,策其將反;馬賢始出,頗知必敗。誤中之言,在可考校。”⒌校核;研究。引漢蔡邕《上漢書十誌疏》:“請太師田註考校連年,往往頗有差舛。”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西晉已往字書,何可全非考校是非,特須消息。”《宋史·律歷誌中》:“又史官受_,以土圭測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_。”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壹:“禦史張盛藻疏奏,謂天文、勾股,宜令欽天監五官正天文生_究;_造工作,宜責成工部考校。”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壹》:“做《內經》的不知道究竟是誰,對於人的肌肉,他確是看過,但似乎單是剝了皮略略壹觀,沒有細考校。”⒍猶考課。參見“考課”。引《北史·房彥謙傳》:“左_射高_定考課,彥謙謂_曰:‘《書》稱三載考績,黜陟幽明比見諸州考校,執見不同。進退多少,參差不類。’”《新唐書·選舉誌上》:“吏部甲令,雖曰度德居任,量才授職,計勞升敘,然考校之法,皆在書判簿_、言辭俯仰之間。”明丘_《大學衍義補·正百官嚴考課之法》:“立為考校之法,就積日累久之中,而分德、功與能之目,常才則循夫壹定之資,異才則有不次之擢。”⒎猶考試。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進士歸禮部》:“考校取舍,存乎至公。如有請托於時,求聲於人者,當首落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壹》:“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雖號至公,然尚未_其弊。其後袁州人李夷賓上言,請別加謄_。因著為令。而後識認字畫之弊始_。”《宋史·選舉誌二》引宋朱熹《私議》:“古者大學之教,以格物致知為先,而其考校之法,又以九年知類通達、強立不反為大成。”《儒林外史》第二回:“長兄這些年考校,可曾得過甚麽夢兆?”⒏拷囚訊罪。引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早升殿視事,考校罪人。”
三、國語詞典
考核、考試。
四、網絡解釋
考校詞目:考校拼音:kao(第三聲)jiao(第四聲)
關於考校的詩詞
《中秋夕始平公命與考校諸君賦詩》《類試院考校九月十日塔之八級中現寶光楊齊伯》《考校·金閨人靜月華生》
關於考校的詩句
考校到毫縷每歲考校月之二日為嘉平每歲考校月之二日為嘉平
關於考校的成語
考名責實摸金校尉校短推長校短量長班班可考犯而不校考績幽明彰往考來
關於考校的詞語
循名校實彰往考來青巾校尉犯而不校犯而勿校摸金校尉富貴壽考校短推長考績幽明同年而校
關於考校的造句
1、古籍考校研究,是從事學術研究特別是古代典籍研究的起點,壹直是古籍整理研究領域中的重要課題。
2、過了壹年的火居生活以後,才會由師兄出題考校,過關了才會被老道長收為門下。
3、好在王夫子還是壹位比較稱職的教授,在考校了武清壹些關於音韻的基礎知識後,滿意地繼續講解《孝經》。
4、據在下所知,歷次盟主的選定,均要考校德行、智慧、武功,以便選出德能兼顧,深孚眾望的盟主。
5、三規五律,諸般戒條,還有內外院通行條例,弟子盡皆熟記於心,請三位執事考校。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考校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