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陳越虹個人主要作品

陳越虹個人主要作品

1,歐洲田野筆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002年被列入國家十五重點教材,重印7次)

3、《比較詩學導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即將出版)

4,《比較文學》(合作),1997,(國家教委' 95 '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印四次)

5、《中國專題講座》(合作),中南大學出版社,1999。

6、《中國儺文化》(合作),新華出版社,1991年。

7、《文學的現狀與構想》(合作),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1.語言激活:言意之辯的比較詩學分析,文獻綜述,1994,4。

2.走出困境——文化交流中的誤讀,外國文學1994,2。

3.解釋權——當代文學格局中的比較詩學,北京大學學報1994,1。

4.文化壁壘、文化傳統、文化闡釋——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誤讀與解決方法,載於《獨角獸與龍:中西文化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5.活句與死句:道家美學的語言策略,《面向世界——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三屆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8。

6.《天堂的豎琴:中西詩學中的死亡意識分析》,載於《第十三屆比較文學國際會議中國學者論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國詩學闡釋理論的轉型與重構,載《環太平洋文學與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8.歷史脈絡與學科定位,在東方系列,1995,3。

9.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美學風格,載於《社會科學探索》,1995,5。

10.後現代思維與中國詩學精神,北京大學學報,1996,1。

11.面對21世紀的文化挑戰,載《中國社會科學》,1996,1。

12.面對21世紀的文化挑戰,《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第4期,1997。

13.虛擬現實和反烏托邦,在流行文學評論1996,3。獲湖北省“改革發展穩定”優秀論文獎,1997。

14.走出經典泥潭,中國比較文學1997,1。新華文摘1997第七期全文轉載。

15.改良的西方話語與中國文化發展的現實,載《中外文化與文學理論》第二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16.儺文化奇觀,載於《中華文明之光》(第壹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7.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闡釋(1),東方系列第壹期1999。

18.文化冷,載《跨文化研究》第二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May。

19.文學合法性的挑戰,載《中外文化與文學理論》第六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9。

20.《學術的民族意識與國際意識》,載《中國比較文學》第2期,1999。

21.《誤讀與理解》,載《文化傳播與文學形象》,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

22.文化慣性與脫軌,載於《跨文化研究》第三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5438+10月。

23.《比較詩學:規則與突破》,載《走向比較文學的新階段——第六屆中國比較文學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24.《學術國際化》,天涯,2000年第4期。

25.漢學家的文化譜系,國際漢學第八輯,2003年。

26.解釋學與比較文學,載於《多邊文化研究》第壹卷,283-311頁,新世界出版社,2001。

27.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闡釋(2),載於《多邊文化研究》第壹卷,第262-282頁,新世界出版社,2001。

28.正文:《網絡空間的狂歡》,發表於《文學爭鳴》2002年第1期,獲第三屆中國文聯三等獎(2003年)。

29、也走自己的路——對話之壹,載《世紀印象——百名中國文化學者》,華淩出版社,2003年。

30.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和體系建構,載《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第2期。

31,網絡時代與比較文學的發展,中國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壹期。

32.《比較文學:學科規範化與學科建設》,載《第七屆中國比較文學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

33.中國文學中的生命意識。《多邊文化研究》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比較文學的學科身份與體系建構,《中國比較文學200年》,第壹期。

34.文化障礙、文化闡釋和文化誤讀。《獨角獸與龍》,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35.從體驗生命到綜合死亡:中國文學中的生命意識。東亞比較文學史(中日韓合編)第壹卷..它於2004年問世。

36.(視聽作品)儺文化精神(主要作者、主講人)是“中華文化大講堂電視劇”之壹。中美合作出版,1994。

37.(視聽作品)《中華文明之光》專題系列之壹《驅魔文化奇觀》(主持人編劇),央視,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