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知道栗子的吃飯及作用?

誰知道栗子的吃飯及作用?

吃飯的時候吃 民諺雲:「八月的梨棗,九月的山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天氣轉冷,習習的涼風又飄起了糖炒栗子的芳香。 板栗,又叫栗子。據營養學家分析,板栗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鈣、磷、鋅等礦物質,在民間有「幹果之王」的美稱。因性甘微溫,甜糯爽口,營養豐富,不僅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之壹,也是壹味輔助療疾的良藥。 中醫認為,栗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癥。「名醫別錄」中記載:栗「主蓋氣、厚腸胃、補腎氣」,常食可治腰腿無力。關於栗子的藥用價值,「中醫大辭典」上說得更具體:栗鮮葉外用治皮膚炎癥;栗殼研末服治便血;栗子可治腹瀉、疝氣等;生栗搗爛如泥敷患處,可治跌打損傷、筋骨腫痛,並有止血、吸膿腫功效。 栗子治病的故事 據傳,唐代詩人杜甫年老時患有腳氣病,久治不愈,壹老翁見狀,獻計說:「以鮮栗去殼搗碎,早晚生食或煮湯服,即可治愈。」杜甫聞言後,即依方配治,半個月後果然見效,便即興作詩道:「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 據陶景弘雲:相傳有個名叫周武的人患腰腳軟弱無力癥,不能行走,百藥無效。有壹天,他的朋友將他帶到栗樹下遊玩,他見栗子很好奇,取出栗肉,越吃越覺得味道甜美,結果「食數升便能起行」。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有人內寒,暴泄如註,令人煨栗二、三十板,頓愈。」這是因為「腎主大便,栗能通腎,於此可驗」。歷代醫家均認為栗子是壹味極好的補腎食品,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果中栗最有益」,它有補腎強腰,蓋氣厚腸胃的作用。清代名醫黃宮 魯作過這樣評價:「栗,腎之果也,味鹹性溫,體重而實,故能入腎補氣,凡人腎氣虧損而腰腳軟弱,並胃氣不充而見腸鳴泄瀉,服此無不效。」 藥膳上等原料 栗子還是做藥膳的上等原料,常用的主要有:(壹)板栗紅燒童子雞。具有滋補效力,尤適合於消化不良、咳嗽氣喘的人食用。(二)板栗燉豬肉。板栗200克,瘦肉100克,調味蒸煮,適用於咳喘患者。(三)板栗糕。板栗去殼取仁,磨粉蒸煮而成,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常可食之。(四)板栗粥。板栗、糯米、白糖適量加水,文火煮成粥,再加適量茯苓粉更好,適用於脾腎兩虧引起的胃納不佳、尿頻等。 清末慈禧太後也喜愛吃栗子,每餐都吃些用栗子粉、面粉與冰糖蒸制而成的栗子糕,既香甜可口,又補腎強腰。有人謂:「栗作粉食,勝於菱芡。」 過量不易消化 板栗雖有較高的營養和醫用價值,但不易消化,壹次不宜吃得太多。家中購進較多的栗子時,可用開水煮至七、八分熟,攤開曬幹,放在幹燥通風處,或把生栗子埋在沙子下面,可保存壹年左右不會生蟲變質。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