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烏雞煎丸簡介

烏雞煎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烏雞煎丸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續添諸局經驗秘方)之烏雞煎丸 4.1 方名 4.2 烏雞煎丸的別名 4.3 組成 4.4 制備方法 4.5 功能主治 4.6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4.7 附註 5 《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烏雞煎丸 5.1 方名 5.2 組成 5.3 制備方法 5.4 功能主治 5.5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6 《袖珍》卷四方之烏雞煎丸 6.1 方名 6.2 組成 6.3 制備方法 6.4 功能主治 6.5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7 《朱氏集驗方》卷四方之烏雞煎丸 7.1 方名 7.2 組成 7.3 制備方法 7.4 功效 7.5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8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烏雞煎丸 1 拼音

wū jī jiān wán

2 概述

烏雞煎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首。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烏雞煎丸 3.1 處方

烏雄雞壹只,烏藥、石床、牡丹皮、人參、白術、黃芪各壹兩,蒼術(米泔浸)壹兩半,海桐皮、肉桂(去粗皮)、炮附子(去皮臍)、白芍藥、莪術、炮川烏、紅花、陳皮各二兩,延胡索、木香、琥珀、熟地黃、肉豆蔻、草果各半兩[1]。

烏雄雞1個 烏藥 石床 牡丹皮 人參(去蘆)白術 黃耆各30克 蒼術(米泔浸,切,焙)45克 海桐皮 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白芍藥 蓬莪術 川烏(炮)紅花 陳皮各60克 延胡索 木香 琥珀 熟幹地黃(洗,焙)肉豆蔻 草果各15克

3.2 制法

上藥為細末,將烏雄雞去毛及腸肚,將藥放雞腹中,置新瓷瓶內,以好酒壹鬥同煮令幹,去雞骨,油單盛,焙幹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1]。

上細銼,用烏雄雞1只,湯捋去毛及腸肚,將上藥安放雞肚內,用新瓷瓶盛好酒6.6升,同煮令幹,去雞骨,以油單盛,焙幹,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烏雞煎丸主治婦人胎前、產後諸疾[1]。

3.4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醋湯送下;若胎前、產後傷寒,蜜糖酒送下;胎前氣悶壯熱,炒姜酒送下;赤白帶下,生姜、地黃煮酒送下;產後敗血攻心,童便炒姜酒送下;產後瘀血停滯,心腹疼痛,延胡索酒送下;胎前嘔逆,生姜湯送下;催生,炒蜀葵子酒送下;安胎,鹽酒送下;室女經脈當通不通,四肢疼痛,煎紅花酒送下;血氣攻刺心腹疼痛,煎當歸酒送下;血暈,棕櫚燒灰,酒調下;子宮久冷,溫酒或棗湯送下;小腹療痛,炒茴香鹽酒送下;血散四肢,遍身虛浮黃腫,赤小豆酒送下[1]。

血邪,研朱砂、磨香,酒下;血悶,煎烏梅湯,研朱砂下;血風勞,人參酒吞下;常服,溫酒、醋湯任下,空腹時服。

3.5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4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續添諸局經驗秘方)之烏雞煎丸 4.1 方名

烏雞煎丸

4.2 烏雞煎丸的別名

大烏雞丸

4.3 組成

烏雄雞1只,人參(去蘆)1兩,白術1兩,石床1兩,牡丹皮1兩,黃耆1兩,烏藥1兩,草果半兩,延胡索半兩,熟幹地黃(洗,焙)半兩,木香半兩,琥珀半兩,肉豆蔻半兩,陳皮2兩,紅花2兩,川烏(炮)2兩,海桐皮2兩,白芍藥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肉桂(去粗皮)2兩,蓬莪術2兩,蒼術(米泔浸,切,焙)1兩半。

4.4 制備方法

上銼細,用烏雞1只,湯挦去毛及腸肚,將上件藥,安放雞肚中,用新瓷罐、好酒1鬥,同煮令幹,去雞骨,以油單盛,焙幹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5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續添諸局經驗秘方)之烏雞煎丸主治婦人胎前產後諸般疾患。

4.6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胎前產後傷寒,蜜糖酒送下;胎前氣悶壯熱,炒姜酒送下;赤白帶下,生姜、地黃煮酒送下;產後敗血攻心,童便炒姜酒送下;產後血塊攻築,心腹疼痛,元胡酒送下;胎前嘔逆,姜湯送下;催生,炒蜀葵子酒送下;安胎,鹽酒送下;室女經脈當通不通,四肢疼痛,煎紅花酒送下;血氣攻刺,心腹疼痛,煎當歸酒送下;血暈,棕櫚燒灰酒送下;血邪,研朱砂、麝香酒送下;血悶,煎烏梅湯研朱砂送下;子宮久冷,溫酒或棗湯送下,空腹日1服;血風勞,人參酒送下;心腹(疒丂)痛,炒茴香鹽酒送下;血散四肢,遍身虛浮黃腫,赤小豆酒送下;常服,溫酒、醋湯任下,並空心食前服。

4.7 附註

大烏雞丸(《普濟方》卷三二七)。

5 《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烏雞煎丸 5.1 方名

烏雞煎丸

5.2 組成

烏雞1只,五加皮2兩。

5.3 制備方法

上用酒1瓶,醋1瓶,同煎爛,去皮骨搗膏。加黃耆鱉甲散、妙香散,再加烏沈湯2兩,紅曲末2兩,和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5.4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烏雞煎丸主治虛勞證。

5.5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小丸,空心、食前服。

6 《袖珍》卷四方之烏雞煎丸 6.1 方名

烏雞煎丸

6.2 組成

當歸6兩,黃耆6兩,生地黃4兩,香附子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官桂2兩,地骨皮2兩。

6.3 制備方法

上用烏骨白雞1只,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耆末和炒面為丸,如雞頭子大,餵雞,眼生眵,吊死,去腸肚洗凈,挦毛椎碎骨,入前藥雞腹內,用酒1瓶,醋1瓶,煮1宿,取骨焙枯研,***為細末,用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6.4 功能主治

《袖珍》卷四方之烏雞煎丸主治婦人百病,虛勞血氣,赤白帶下。

6.5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鹽湯送下。

7 《朱氏集驗方》卷四方之烏雞煎丸 7.1 方名

烏雞煎丸

7.2 組成

大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當歸1兩,紅椒半兩,白茯苓7錢。

7.3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烏雞1只,將米醋爛蒸,合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7.4 功效

《朱氏集驗方》卷四方之烏雞煎丸功在補脾胃虛弱。

7.5 烏雞煎丸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