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的故事

1、壹天,李時珍來到湖口,見壹群人正擡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裏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壹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裏的人還有救啊!”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開棺驚動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可萬壹……李時珍當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於是便反復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壹試。李時珍先是進行了壹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壹針,不壹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壹聲,竟然醒了,於是,人群歡動。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壹個兒子,於是人們都傳言李時珍壹根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這就是李時珍開棺救母子的故事。 

2、還有傳言李時珍“活人斷其死”的故事。傳說李時珍在以壹根針救活母子兩人後,許多人都想見壹見這位神醫。壹天,有家藥店老板的兒子正在櫃臺上大吃大喝,聽說了之後,也想去看看熱鬧。他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擠到李時珍面前,問道:“先生,妳看我有什麽病嗎?”李時珍見此人氣色不好,趕忙給他診脈,過後,十分惋惜地說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紀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吧,免得家裏人到處找。”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板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方才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壹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由此,人們更是驚嘆李時珍的神奇醫術了。

3、有人說,北方有壹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象茄子葉,花象牽牛花,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藥理分析,曼陀羅花含有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曼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於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壹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並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4、李時珍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誌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產地都壹壹加以記錄。過了壹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他再也不願耽下去了,借故辭職。在回家的路上,壹天,李時珍投宿在壹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壹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說:“我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寫道: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此事使李時珍意識到修改本草書要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發現。

5、李時珍出生在明代壹個醫學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醫生。他自幼也喜歡醫學,長大後當上醫生,並鉆研醫學,成為中國偉大的醫學家。

當時,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長生不老。方士看準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煉不死仙丹,取悅皇帝,因而在全國掀起了壹股煉丹熱潮,但不少人服用仙丹後中毒死亡。

李時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煉取,含有毒素,於是大聲疾呼:「丹藥能長壽的說法,決不可信!」

他列舉服食丹藥後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駁說:「古代藥書上說,水銀無毒,服食可以成仙,是壹種長生藥。」

李時珍說:「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可以參考,但壹定要經過分析,我們不能盡信書上所說的。古書上也說過,『食黃金能成神仙』,但有誰見過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漢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長生,結果還不是死了嗎?所謂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質,吃了不但不能長壽,反而會令人中毒死亡呢!

李時珍雖然堅決反對服食仙丹,卻以科學的態度應用煉丹的方法。他親自研制水銀來醫治瘡疥等病,又利用煉金術燒制外用藥物,他還把研究的數據記載在《本草綱目》裏,對後世影響深遠。

6、1518年,李言聞的第二個兒子李時珍出世了。當時,沒有壹個人會想到這個瘦弱的男孩,日後會成為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世界文化名人之壹。在李家後院,種著好多藥草,都是喜歡研究藥學的李言聞采來的。李時珍從蹣跚學步之日起,就和這些草木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喜歡看這些花草發芽、開花、結果;喜歡看父親怎樣把它們制成草藥,為別人治病。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這些草藥的性能日漸了解,越發如癡如醉,整日消磨在庭園之中。當時,醫生被豪紳貴族視為“下九流”,社會地位十分卑微。李言聞對所受歧視刻骨銘心,自然不願讓聰慧的小兒子重蹈覆轍,而把改換門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時珍身上。

李時珍雖酷愛醫學,但為了不辜負父親的厚望,只好把心思暫放在那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上。他聰明穎悟,才智過人,14歲便考中了秀才。李言聞樂得心花怒放,以為這下兒子升騰有望了。誰知事與願違,從 17歲起,李時珍接連3次鄉試都名落孫山。嚴峻的現實,教育了李言聞,使他終於明白了壹個道理: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兒子,強扭的瓜兒不甜啊。從此,李時珍放棄了功名,壹心壹意當起了郎中。

還在李時珍少年時代,李言聞就常把兩個兒子帶到自己充當診所的道士廟“玄妙觀”中,壹面行醫,壹面教子讀書,不時讓孩子們幫助謄抄壹下藥方。李時珍耳濡目染,對行醫的知識技能越來越熟,興致也越來越濃,常常偷空放下八股文章,翻開父親的醫書,讀得津津有味。《爾雅》中的《釋草》《釋木》《釋鳥》《釋獸》等篇,他都背誦如流。

壹天,李言聞應病家之邀,帶著長子出診去了,玄妙觀中只剩下時珍壹人。這時,來了兩位病人,壹個是火眼腫痛,壹個是暴泄不止。李時珍思索了半晌,說道:“父親要到晚上才能回來。要不,我先給妳們開個方子,試試看能不能治好。不行的話再找我父親。”那瀉肚子的病人難受極了,迫不及待地說:“好,好,郎中的公子開方子還能有錯?”另壹個病人也捂著紅腫的雙眼,連連催促時珍開方。李時珍便果斷地開方取藥,打發病人走了。李言聞回到家中,發現了小兒子開的藥方,心壹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上,忙問:“這是妳開的?”時珍小聲回答:“是的,不知道對不對?”然後,把病人是什麽癥狀,為什麽要用這些藥,這些藥有什麽性能等等,壹股腦兒說了壹遍,講得頭頭是道。李言聞壹邊聽,壹邊不住地點頭,這才知道,兒子不僅讀了不少醫書,還能在治病實踐中加以運用,對癥下藥,確實是塊當大夫的材料,心中不覺又驚又喜。這時,做兄長的果珍在旁邊聽著弟弟大談藥性,十分羨慕,暗自下決心定要幹件漂亮事,讓父親看看誰的醫道高明。

事有湊巧,沒過幾天,又有兩個眼痛和痢疾病人前來就診,而那天正好只有果珍壹人在診所。他壹見這兩人和弟弟說起過的那兩人病情-樣,便不假思索,依照弟弟的方子作了處理。不料,第二天壹早,這兩個病人就找上門來,說服藥後病情反而加重,要李言聞看看是怎麽回事。果珍在壹旁不敢隱瞞,只好如實相告。李言聞壹聽就連呼“錯矣”。果珍還不服氣:“同樣的病,同樣的藥,為什麽弟弟對,我偏錯了?”李言聞答道:“有的病癥看上去差不多,實質卻不壹樣。”接著,把為什麽那天時珍要以艾草為主藥,而今兒這兩個病人卻應該以黃連為主藥的道理講了壹遍,把個果珍說得心服口服。李言聞總是這樣,從醫理和病情兩方面給孩子們灌輸全面的醫學知識,使兩個兒子都大得裨益。

7、李時珍20歲那年,蘄州發生了壹場嚴重的水災。滔滔洪水如猛獸般沖決了江堤,蘄河兩岸的千頃良田頓時化作壹片汪洋。鄉親們流離失所,到處是壹片哭聲。洪水剛過,瘟疫開始蔓延,病魔無情地吞噬著無辜的生命。李時珍目睹慘景,心如刀絞,和父兄壹道,沒日沒夜地救護著病人,不知把多少瀕臨死亡的人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這天,李時珍正在診病,突然壹幫人鬧鬧嚷嚷地拉著壹個江湖郎中湧進診所。為首的年輕人憤憤地叫道:“李大夫,妳給評評理!我爹吃了這家夥開的藥,病沒見好,反倒重了。我去找他算賬,他硬說藥方沒錯。我們信得過妳,妳給看看。”說著把給父親煎藥的藥罐遞了過來:“喏,這就是藥渣。” 李時珍抓起藥渣,壹壹仔細聞過,又放在嘴裏嚼嚼,自言自語道:“這是虎掌啊!”那江湖郎中壹聽“虎掌”,慌忙分辯說:“我絕對沒開過這味藥!”

“那肯定是藥鋪弄錯了!”年輕人說著,就要往門外沖。李時珍忙拉住他,說道:“別去了,這是古醫書上的錯誤。就以《日華本草》的記載來說,就把漏藍子和虎掌混為壹談了?”“對,我開的是漏藍子!”江湖郎中急急地插了壹句。“是啊,藥鋪有醫書為據,打官司也沒用。”眾人慨嘆了壹陣,只得把江湖郎中給放了。

不久,又有壹位醫生為壹名精神病人開藥,用了壹味叫防葵的藥,病人服藥後很快就死了。還有壹個身體虛弱的人,吃了醫生開的壹味叫黃精的補藥,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來,幾種古藥書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黃精和鉤吻說成是同壹藥物,而狼毒、鉤吻毒性都很大,人吃了怎能不送命呢?這壹樁樁、壹件件藥物誤人的事,在李時珍心中激起巨大的波瀾。毫無疑問,古醫藥書籍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但也確實存在著壹些漏誤。若不及早訂正,醫藥界以它們為憑,以訛傳訛,輕者會耽誤治病,重者要害人性命啊!

深夜,月光如水,燭光搖曳。李時珍和父親在燈下傾心而談。聽了兒子的壹番宏論,李言聞語重心長地說:“妳想重修本草的想法不錯,可是難啊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恐怕只有朝廷才有這麽大的力量。何況,關於本草的書,相當浩繁,妳雖然讀了壹些,可研究得還很不夠,遠遠不能適應修書的要求。還是先在讀書上狠下壹番功夫吧,妳說是不是?”

父親的話,猶如壹盞明燈,照亮了李時珍的心。在以後的10年中,他全身心地沈浸在浩如煙海的醫書寶庫中,熟讀了《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醫籍以及歷代名家著述和大量關於花草樹木的書籍,單是筆記就裝了滿滿幾櫃子,為修訂本草積累了許多珍貴資料。

8、1551 年,明宗室武昌楚王聞知李時珍醫術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禮儀和醫務。李時珍本不願與皇親國戚交往,但考慮到楚王也許會幫忙,使朝廷答應重修本草,於是就打點行裝進了王府。不久,便因治愈楚王世子的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難雜癥而名揚朝廷,被舉薦擔任了太醫院的醫官。這太醫院,是明王朝的中央醫療機構,院中擁有大量外界罕見的珍貴醫書資料和藥物標本。李時珍在這裏大開眼界,壹頭紮進書堆,夜以繼日地研讀、摘抄和描繪藥物圖形,努力吸取著前人提供的醫學精髓。與此同時,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編寫新本草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不僅未被采納,反而遭到無端的譏諷挖苦與打擊中傷。李時珍很快便明白,這裏絕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實現畢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壹年後,他毅然告病還鄉。

1552年,35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藥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藥。由於其中絕大多數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藥物直稱為“本草”。 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余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壹部能概括這壹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李時珍責無旁貸地挑起這副重擔,並意識到了它的分量,卻仍未料到,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痹、驚搐、癩癬等疾病,是壹味貴生藥品。但他從藥販子那兒買來的“白花蛇”,有時是另壹種蛇冒充的,跟書上描述的大相徑庭。那麽,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麽樣的呢?為了解開這個謎,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壹條白花蛇,仔細壹看,果然和書上講的壹模壹樣。

從此,李時珍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除湖廣外,先後到過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余裏。那些種田的、捕魚的、打柴的、狩獵的、采礦的,無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師,為他提供了書本上不曾有過的豐富藥物知識。

9、壹次,李時珍路過河南境內的壹處驛站,見幾個車把式正在把壹些粉紅色的草花放在鍋中煎煮。他湊近去看了看,見不過是南方隨處可見的旋花,卻不知這些車夫煮它有何用?便向他們開口討教,壹個車把式答道:“我們這些人常年在外,風裏來雨裏去,盤骨多半都落下了傷痛。喝點旋花湯,能治盤骨病呢。”李時珍用心把這種藥草的形狀、藥性等記了下來,並把它寫進書中。

還有壹次,李時珍帶著弟子龐憲來到武當山。這武當山,風光綺麗,草木繁茂,古樹參天,野花似海,是天然的藥物寶庫。師徒二人仿佛探寶者發現了鉆石礦,壹下子被這些花草迷住了。九仙子、朱砂根、千年艾、隔山消?這些名貴藥物壹壹被他們采集下來,制成標本。這天,龐憲劈藤開路,仔細尋覓。突然,他眼睛壹亮:曼陀羅花!這是華佗配制麻沸散的名藥!李時珍顯然也非常興奮,指點著花兒對龐憲說:“可惜,麻沸散早已失傳了。這種花有毒,究竟如何配藥,還得重新試驗呢。”以後,為弄清曼陀羅花的毒性取得可靠驗方,李時珍又冒著生命危險,親口嘗試,證實了它的麻醉作用,並把它同火麻子花配合,制成了手術用的麻醉劑。

李時珍壹路考察,壹路為父老鄉親們治病,深受人們尊敬與依賴。有位老婆婆,患習慣性便秘達30年之久,雖多方治療,終不見效。李時珍運用從民間學來的偏方,以適量的牽牛子配成藥,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還有個婦女鼻腔出血,壹晝夜都止不住,怎麽治也不見效。李時珍用大蒜切片敷貼患者足心,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這個方子,也是他從民間采得的。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李時珍深切地感到,這廣闊的田野上,處處都是知識的天地,日日都會有新的收獲。就這樣,李時珍幾十年如壹日,在醫學的道路上艱難跋涉,終於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理想:1578年,壹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終於脫稿了。

遺憾的是,李時珍生前並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終身為之嘔心瀝血的這部巨著印行。1593 年初秋,這位76 歲高齡的老人告別人世時,《本草綱目》還在南京由書商胡承龍等人主持刻版,直到3年後才印出書籍。

這部曠世名著有190多萬字,每壹個字都浸透著李時珍的心血。書中編入藥物1892 種,其中新增藥品374 種,並附有藥方11000 余個,插圖 1100余幅。其規模之大,超過了過去的任何壹部本草學著述。它綜合了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天文學、氣象學等許多領域的科學知識。它那極為系統而嚴謹的編排體例、大膽糾正前人漏誤的確鑿證據以及繼承中有發揚的科學態度,都令人贊嘆不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是我國藥學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從 17世紀初開始,《本草綱目》就在醫藥學界不脛而走,輾轉傳往世界各地,先後被譯成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十幾種文字,被公認為“東方醫學的巨典”。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評價《本草綱目》,說它是中國古代醫學的“百科全書”。

李時珍的壹生,成果卓著,功績彪炳,為祖國的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如今,蘄州雨湖南岸的李時珍墓前,有壹座用花崗石砌成的墓門,橫梁上鐫刻著“科學之光”四個大字,這便是華夏子孫對他的最高贊譽。

10、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原序中自述,讀古書典籍,就像吃糖啃甘蔗壹樣,“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壹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中,增刪考證而著作成功的。當《綱目》書著作將成,要貢獻朝廷之時,李時珍已經七十六歲了,也自己預見了將死時期,果然很快地“遽卒”。李時珍在未逝前,寫了壹個上書表遺給其子建元,命他送與皇帝。

沒多久,神宗萬歷年間,詔修國史,命令中外貢獻四方文籍,建元將父親遺表及本書《綱目》獻予。天子嘉許,朝廷命禮部譽寫,分兩京、各省布政刊行,從此“士大夫家有其書”。本草之學從這以後才算是集大成了。李時珍遺書上皇帝的表,大略是說:歷代,經久遠年代後,許多的藥物有同物不同名的,有同名不同物的,有難以辨識的,有些分類不對的,有些藥物有毒卻和那些無毒的藥形態相似,增加采藥困難,這都影響治病的效果。還有些歷代發現的新藥,以前的書中還未記載,於是增補、訂正了許多藥物。舊籍記載的壹千五百多種,在《本草綱目》書中,增加三百七十四種。分為十六部,***五十二卷。根據藥物的“正名”為綱,而“附釋”的則為目;再加上以集解、辨疑、正誤,詳細的將其出產地、藥物的氣味、主治都記載於書中。著作本書的參考書籍非常多,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只要有攸關者,都收掇在書中。雖然稱之為醫書,實際是將萬物以及藥物的理講明了。希望皇帝能“特詔儒臣補註,成昭代之典”,如此,本書便能成為指導醫生們使用的很好的參考典籍。李時珍晚年之時,自號“瀕湖山人”,著作有《所館詩》、《醫案》、《脈訣》、《五藏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詩話》。因為他的兒子建中當官,所以他被封為“文林郎”。李時珍不只是壹位好的醫生和本草家,他還是壹位修神仙之術的修煉人,每晚都打坐煉功,以神仙自命。觀顧景星《李時珍傳》即知:“余兒時聞先生軼事,孝友,饒隱德,晚從余曾大父遊,讀書以日出入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豈偶然與?” 時珍在《瀕湖脈學》中有壹段評述張紫陽八脈經的記載:“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 ,其言必不謬也。”正說明了修仙家所觀察到的奇經八脈和醫生所認知有所不同的秘密,就是反觀而照察到的。

另外,作為精通醫學和修仙者的他,很重視“奇經八脈”之秘要。所以在他的《奇經八脈考》中,認為醫生和修仙者壹定要知道“奇經八脈” 。他說,“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醫而知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牡幽微竅妙得矣。” 中國醫藥學是壹個偉大的寶庫,蘊藏著許多珍貴的科學遺產。我國古代長期積累起來的藥物知識,大部分載入歷代的本草書籍中。由於本草學中對壹些藥物的來源、性質、鑒別、制法及配方的敘述,涉及廣泛的化學知識,因而本草學成了中國古代及中古時代化學的壹個豐富內容和源泉,是我國化學史中輝煌成就的壹個側面。對本草學做出偉大貢獻的是卓越的藥物學家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