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經的出現、流傳與上清派的創立緊密相連。據陶弘景的《真誥》卷20記載,東晉哀帝時,道士楊羲自稱魏夫人等眾仙降臨,授他《上清經》31卷。於是楊羲先以隸書錄出,又以經師身份傳許謐、許擁父子,二許又另行抄寫,轉相傳授。在《上清經》的授受過程中,由楊、許等人逐步創立了當時道教的上清派。《上清經》原有31卷,以後不斷增益,成為卷帙浩繁的壹類經書。上清諸經中最重要的是成書較早的《黃庭經》和《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上清經》的主要發明是內視存思術的修煉方法。這些經書認為,人體內部各部位關節也跟外界壹樣,各有神靈把守,學道者如果能知道這些神靈的名號、形象等,堅持在心中思神念真,與諸真精神交感,配以誦經、念咒,咽液等方術,便能感降神靈,入鎮體內,得以安魂和神,長生延年。其精上者甚至可以飛升上清,成仙成神。《大洞真經》等上清經典的問世,使道教修煉方術更加豐富。此前道術修煉多以服餌金丹大藥為仙道至極,而尊奉《上清經》的上清派則以誦讀《大洞真經》、存神守壹為至道。這種存思術在後來進壹步發展,吸收外丹術的理論,遂形成道教中的內丹壹派。